“海鲜红薯”的秘密

北海日报 2019-12-19 10:45 大字

“我正在忙着给农户送肥呢。”近日,北海市正想农业公司负责人宋德放开心地告诉记者。

宋德放所说的肥料,就是该公司研发的使用鱼、虾、蟹下脚料为原料制成的虾肽有机肥。由于肥料给力,今年初,海城区高德办赤西村使用该肥料种植出来的红薯受到市场的欢迎,被誉为“海鲜红薯”,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3万元的收入。

据介绍,宋德放198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海化肥厂,一干就是10年。下岗以后,老宋开始创业,还是干老本行,做肥料。作为著名滨海旅游城市,北海每天海鲜的加工量巨大,而虾头、蟹壳、鱼肠、鱼鳃、墨鱼汁等加工后的下脚料,就被当废物丢弃了。既不环保,也造成了浪费。

老宋觉得很可惜。他到海鲜加工厂收购丢弃的虾头、蟹壳、鱼肠、鱼鳃、墨鱼汁等,经过一系列生物发酵处理,制成虾肽,然后加入木薯渣等,发酵后做成虾肽有机肥。

老宋最初的打算是用茶叶做有机肥。但因为是新鲜事物,了解的人不多,市场打不开。附近的村民听说老宋的肥料好用,就买来用作蔬菜、红薯等农作物的肥料。真没想到,豆角、红薯等农作物的口感和以前比,真是变化大,好吃多了。

消息很快传遍周边乡村。广东茶科所领导听说后,专门买来在茶园试用,今年已试用三个年头。

“茶叶产量和品质确实有很大提升。”广东茶科所唐颢博士告诉记者,目前还在进行数据统计。“用数据说话更准确。”他笑说。

2018年7月,海城区赤西村驻村工作队员及村“两委”干部对宋德放的“海鲜红薯”

进行了深入调研后,申请到脱贫攻坚联系点项目资金3万元,在赤西村启动了10亩生态红薯种植示范基地项目。

基地种植过程只使用虾肽海洋系列有机肥料,全程不喷洒农药,不用化肥。120天后到了“海鲜红薯”收获季节。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开展线上线下销售。

今年1月2日当天,村里共卖掉近3000公斤红薯,每公斤售价11.6元。扣除成本、人工、损耗等,该村首次种植“海鲜红薯”就给村集体增加了3万多元的收入。

“‘海鲜红薯’是全生态,味道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驻村第一书记陈振华告诉记者,村委将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打响赤西“海鲜红薯”品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

如今,该村“海鲜红薯”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00多亩。“北海一年可以种4季红薯,一亩地相当于其他地方4亩。”宋德放说,虾肽海洋肥料是利用生物酶解及微生物技术,提取鱼、虾、蟹等海鲜的蛋白经酶解浓缩处理后,与木薯酒精渣、海藻、生物有益菌、矿物质元素等深度发酵熟化螯合而成。

“植物也要吃荤啊。”老宋笑着说,自去年“海鲜红薯”投放市场后,大家都很喜欢吃,回头客很多。后续将进行规模化种植,两到三年内种植面积达到5000—10000亩,使“海鲜红薯”变成脱贫攻坚的致富红薯。

新闻推荐

齐聚问诊课堂教育浇灌别样科技之花

本报讯(记者赖家豪通讯员吴玲)近日,海城区逸夫小学教育集团为促进教育集团校际教研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举办了以“关注课...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