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游玩,有“备”才能无“患”

玉林日报 2019-05-17 07:00 大字

随着气温升高,到海边游玩的人多了起来。

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升高,很多市民喜欢在节假日选择到海边游玩。尤其是北海、湛江等地,成为不少市民钟爱的出游之地。可是,在海边游玩,有哪些事项需要市民注意?为此,记者采访了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钟宏琳。

这些东西要带齐

在出发海边游玩前,有哪些东西是必备品?钟宏琳提醒,出发海边游玩之前,墨镜、防晒霜、遮阳伞或遮阳帽、创可贴、游泳用具、食物和水等物品需要准备齐全。

墨镜:最好选择颜色较深的,利于反射紫外线,可以更好地保护眼睛。防晒霜:去海边玩要提前涂好防晒霜,尽量做好防晒工作;最好使用即时防晒的,为了避免被水洗掉,要适时多次进行涂抹。遮阳伞或遮阳帽:最好是选择深色的或是专门防紫外线的遮阳伞,在海边游玩还要戴好遮阳帽,避免太阳的直接照射是防晒的最好办法。创可贴:在海边的沙滩上经常会有一些杂物(如贝壳),容易割伤或刺伤脚部、身体,最好带上具有防水效果的创口贴以防万一。游泳用具:要带上泳衣、泳裤、泳帽、游泳镜、鼻夹耳塞、大号毛巾、拖鞋、救生圈、手机防水袋等用具。食物和水:在海边游玩,体力通常会消耗得比较大,所以要带上充足的食物和水。食物最好是带清淡的,水以白开水为主,也可以适当加点盐。因为天气炎热,出汗比较多,人体内流失的水分也就比较严重,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使机体能够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这些事情要注意

在海边游玩,忌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也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下水前,应稍微活动一下身体,轻微活动全身各关节,防止入水后突然抽筋。也可以喝点水或吃点东西,但不要吃得过饱(八分饱就好)。多人一起下水,至少要带一只救生圈,以防万一。如果身边的东西被水流带走,追不上就千万别再继续追,以免被暗流将人卷跑。

忌长时间曝晒游泳。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称日光灼伤。为防止晒斑的发生,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荫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护皮肤,或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此外,把身体埋在沙子里曝晒不但容易灼伤皮肤,还会容易产生皮肤病。因为沙滩整日暴露于日光下,温度很高,而且人来人往的沙滩也很多细菌。

忌游时过久。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长时间游泳容易导致腿部和脚趾抽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保持身体在水中的平衡,腿部尽量伸直,然后用手抓住脚踝,脚尖向身体方向钩起,把脚尖尽量向自身方向扳拉,直到抽筋消失。如果抽筋过重,腿部已抽缩麻木,可一边扳拉,一边向岸边游进,也可大声呼救。

在海边戏水,切勿超越安全警戒线,不熟悉水性者切勿独自下水。不要在非游泳区游泳,游泳前勿喝酒,忌剧烈运动后游泳,忌高血压、心脏病者、中耳炎、急性眼结膜炎、某些皮肤病患者游泳。

这样吃海鲜较好

钟宏琳强调,对海鲜过敏体质者不宜吃海鲜,因为海鲜性寒,不宜多食,多吃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腹痛腹泻;痛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人,最好不要吃或少吃海鲜,以免使病情加重。

为了减少吃海鲜引发的食物中毒,市民应尽量选购活的。有甲壳的海鲜,在烹调前要用清水将其外壳刷洗干净。烹煮贝壳类海鲜前,可以放在淡盐水中浸约1小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让它自动吐出泥沙。此外,吃海鲜的时候可配上大蒜、醋。也有些市民喜欢生吃海鲜,但是对肠道免疫功能差的人来说,生吃海鲜具有潜在的致命危害。建议应煮熟煮透再吃,这样比较安全。

此外,吃海鲜时最好不要饮用大量啤酒,否则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吃海鲜应配以干白葡萄酒,因为其中的果酸具有杀菌和去腥的作用。

新闻推荐

北海市一季度实现内贸稳增长 3个行业延续高增长2项指标居全区前列

本报讯(记者罗远燕通讯员刘强)日前,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北海市实现内贸稳增长,3个行业延续高增长态势,2项指标位居全...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