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珊瑚当玩物

北海日报 2019-03-09 10:00 大字

据《北海日报》报道,2月21日上午,重庆游客周某拎着装满活体珊瑚的白色泡沫箱出现在涠洲岛西角码头时,被早已蹲守在此的涠洲派出所民警抓获。据悉,这些活体珊瑚是当地海洋研究所刚培育出来的。周某游玩时碰上活体珊瑚露出海面,一时好奇就动手采摘。这是《北海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以来首例盗采珊瑚案件。

按照周某的事后供述,他之所以采摘这些活体珊瑚,是出于“好奇”,打算把这些活体珊瑚带回重庆,放在家中观赏,并非是为了贩卖,或是从中牟利。这样的说辞,或许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好奇”之心可谅,“误采”之为不可恕。按照《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对采挖、破坏珊瑚和珊瑚礁等违反条例规定者,可由涠洲岛保护管理机构处珊瑚礁及其制品、碎体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或可由海洋环境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等待周某的将是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作出的严厉处罚,也必须为自己的懵懂“好奇”之心埋单。

珊瑚作为一种海洋生物,有净化海水的作用,也极具观赏价值。其实,撇开涠洲岛这个特定的生态保护环境,珊瑚在国际上早已被列为二级保护生物,在我国也是被列为二级保护生物,其中红珊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生物。可见,对珊瑚动不得,这是现如今必须固有的一个法律常识。但由于珊瑚又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在未加保护前,人为受到的采摘破坏也是十分惊人的。不仅在我国,在其他一些国家盛产珊瑚的海洋区域,越来越难见珊瑚的踪影,生存环境、存活数量都受到极限挑战,将珊瑚列为二级保护生物,这是远见之策,社会之需,全世界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拿北海涠洲岛来说,是离北回归线最近的珊瑚生长地,一个极适宜珊瑚生长之地,过去,在涠洲海岸边的礁石旁,退潮后随处可见露出海面的珊瑚,而现在,却只能靠人工补育来修复这样的生态环境了。

对于内地的游客而言,对珊瑚感到“好奇”,并不为奇。不过,如果仅仅是出于所谓的“好奇”之心,就出手采摘珊瑚据为己有,除了无知,更显任性了。因为世界之大,毕竟一个人的阅历和视野是有限的,未曾见过或未了解的事物,实在是太多了。所到之处,“眼看手不动”,“除了快乐、笑声和赞美,什么也不要留下”,这是一个文明游客应当具有的素养,这是何时何地也不能忘却的行为准则。

笔者认为,尽管这是自2018年7月1日,《北海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发生的首例盗采珊瑚案件,或许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当中所透露的信息,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其一,不能忽视对游客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涠洲岛作为一个旅游岛来开发建设,每天接待上岛的游人来自四面八方,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游客规则、上岛须知等管理制度,不能仅限于贴在墙上,立在街头巷尾,而要加大包括珊瑚在内的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尽可能让每一个上岛者都能知之所为,知之所不能为,达成共识,成为游人自觉遵守的规则。其二,要加大对人工培育珊瑚的管护力度。从报道中得知,这些刚培育出来的珊瑚,退潮后就露出水面,在岸边随手可摘,是否有禁牌和保护标志提示,以及针对退潮后的特殊情况,是否安排有人员巡查管护等,都有必要值得认真考虑,并加以重视。

随着开发建设力度加大和名声远扬,涠洲岛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上岛旅游,法律护岛,建立健全海岛的生态保护条例是一方面,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保护意识,也要给予重视。让我们共同爱护岛上的一树一木,不浪费一滴水,不损害一沙一石,为海岛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而努力。

新闻推荐

蔡锦军到银滩“6+N”项目工地现场办公时强调 坚定推动银滩改造 擦亮做美城市名片

本报讯(记者蔡志军)3月7日上午,市长蔡锦军深入检查银滩“6+N”项目建设情况并召开现场办公会。他强调,银滩是北海的一块天然...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