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难题 补短板 提质效 北海市强力攻坚执行难成效显著
看谁是“老赖”。 黄宇倩 摄台风中查封机械设备。 何晓华 摄拒不配合执行,被执行人袁某华被拘传、罚款;拒不申报财产,被执行人陈胜某被司法拘留;阻挠法院搜查,案外人潘某被司法拘留;私自转让查封房屋规避执行,被执行人吴某宁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北海市法院向拒执行为“亮剑”,以坚决的执行态度和强硬的执行力度,打击失信被执行人嚣张气焰的一个个案件。
今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一年也是收官之年,为打好执行总攻战,北海市法院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为抓手,破难题、补短板、提质效,强力攻坚执行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11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628件,执结18911件,结案率86.51%,执行到位金额累计26.1亿元。
全方位推动综治大格局
最高法院打响“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以来,全市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主动向人大、政协专题汇报工作,市中院还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等执行联动单位合力,出台多个文件,建立多项制度,破解查人找物难题,提高联合打击拒执罪的力度,加强与市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登记局联动,持续健全优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汇聚强大合力。
此外,市中院强化“一把手”责任,实行执行质效末位约谈机制,中院院长亲自办理执行案件并推进基层法院院长带头办案,解决执结一批疑难案、骨头案。截至11月,全市法院院领导办结执行案件1518件,人均办结执行案件108件。
多举措打出治顽组合拳
约谈被执行人、冻结扣划银行存款、限制高消费、拍卖名下管理使用的土地,甚至向有公职的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限制其评优评先、职级晋升……一系列组合拳下,被执行人左某主动与其他被执行人联系,分头筹集资金,短短两天,该起疑难复杂的涉金融案件顺利执结。
为加大打击抗拒执行行为的力度,北海市法院开展“百日风暴”“十日风暴”等专项执行行动,共执结案件2029件,执行到位金额1.91亿元;以涉民生、涉金融案件为突破口,2016年以来共执结涉农民工工资、抚养费、赡养费等涉民生案件541件,执行到位金额553.1万元;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化解涉民生案件95件,为50余人发放救助金123.5万元;建立执行与破产有序衔接机制,移送执转破案件12件,解决一批僵尸企业执行难、财产变现难的问题。
强化联合信用惩戒力度,多渠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在全区开创向有公职的失信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发出司法建议书的先河,并用足用强执行措施。通过信用惩戒系统累计限制34676人次购买机票、高铁动车票,限制高消费11288例;司法拘留163人次,依法移送涉嫌拒执罪43人。
信息化助力促质效提升
“查人找物”是执行工作面临的第一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全市法院加快信息化建设与运用,全部对接最高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区内“点对点”查控平台,基本实现对多种财产形式的“一网打尽”。截至目前,累计查询到车辆、户籍、存款等各类信息29.66万条,涉及被执行人8897人,资金5.2亿元。
全面推行司法网络拍卖,自2017年3月实施网络司法拍卖以来,推送拍品3924件,成交金额9.88亿元,标的物成交率64.13%,溢价率774.36%,为当事人节省拍卖佣金3226.77万元,处置执行财产时限平均缩短30天,实现了“三高两低”(受众率高、成交率高、溢价率高、成本低、投诉低)的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强化执行创新,全面实现网上办案,全面推行“以员额法官为核心、配备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N”的团队协作办案模式,推行简案快执等机制,不断完善执行管理模式。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海讯(记者/管林华)12月21日,北海市行政审批局、工商局、公安局、税务局联合举行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开办再提速新闻发...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