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港:荒滩上崛起“明星小镇”
本报记者曾俊峰
透过自家二楼窗台,可以看到靠泊港池内的渔船正忙着补给准备星夜出海,楼下东南亚风味餐厅已是美味飘香,不远处风情街上传来游客朗朗的笑声……这是住在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侨北一路的归侨黄家光一家,几乎每天都能经历的日常。
39年前,黄家光一家12口人,从越南海防回到北海。从以前的归侨,到如今九姐弟个个有房、有车、有事业,过上让国外亲戚都羡慕的富足生活,黄家光感叹:“我们从不幸到有幸,正好赶上改革开放40周年,见证了侨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侨港的归侨都有着类似黄家光一家的感受。
“现在的侨港可是在一片荒滩上建起来的!”12月19日,在侨港镇政府大院内,侨港镇党委书记赖伟清指着展板上一张张有些模糊的灰白图片对记者说。1978年,7700多名侨民被迫离开几代人侨居的越南回到祖国。在方圆1.1平方公里的荒滩上,建安置楼、兴学校、开医院,一个以归侨为主的新家园诞生了。当地政府单独组建北海市华侨渔业公社安置难侨从事渔业生产,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侨港镇。
从空中俯瞰侨港,当初人工开掘的两块港池平行而立。每年休渔期内,超过千余艘现代化的渔船整齐靠泊其间;开渔后,满载渔货的接驳艇忙碌穿梭,成为广西最繁忙的渔货交易基地之一。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侨港渔业发展变迁,正是改革开放的真实写照。为了激发积极性,加强管理,华侨渔业公社创造性地推行了“一社两制”模式,通过集体、个体两种所有制并举的模式,迅速激活归侨参与的积极性,也使整个渔业发展呈现快速有序发展。
“过去渔船不到10米长,现在全镇30米以上的渔船就有1300多艘,最长的有60多米,单造价就有1600多万元。”赖伟清介绍,侨港几乎每艘渔船都装有卫星导航系统,不少渔船上还配备了先进的急冻冷藏舱。
“一社两制”激活侨港第一次创业,而旅游却让侨港二次创业美梦成真。
侨港位于北海市银海区南片区,毗邻银滩度假区。全镇1.8万多人中,95%是归侨、侨眷、侨属。而众多侨胞的祖辈是唱着咸水歌长大的疍家渔民。他们巧借地利之便,力推滨海旅游。如今,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至四星级酒店,下至普通宾馆,大大小小旅游接待设施50余家;而旅游美食更是方兴未艾,来北海,一定要去侨港喝甜品、吃卷粉,再上几碟风味炒螺……如今,这里的美食餐厅已多达400多家,成了当地的美食中心。2017年,侨港接待游客数量近300多万人次,成为北海旅游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2017年,侨港镇社会生产总值达30多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5万多元,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难民署称赞为“世界难民安置的橱窗典范”,是北海乃至广西首屈一指的明星小镇。
“侨港是全国陆域最小的镇,说小也不小。如今面向广袤海洋,走出去,发展向海经济,空间很大。”赖伟清向记者描绘了侨港的未来发展计划——打造以第三产业发展为重点的“陆上侨港”;以海洋捕捞、海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发展向海经济的“海上侨港”;依托寓居全球30多个国家、1万多海外侨港侨胞,发挥“侨”的优势,吸引更多海外华人来侨港发展,共建新侨港。
新闻推荐
全国文明城市的光环十分耀眼,也催人奋进,我们正处在这艘前行的创建之船上,没有任何理由退缩或怠慢,务必抖擞精神展现主人翁姿...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