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区福成镇百岁老人宋廷玲 一生未育 看淡生死

北海日报 2018-12-17 10:00 大字

交谈时,宋廷玲总是乐呵呵。 王丹丹 摄中安房地产公司代表向宋廷玲老人发放慰问金,老人抓住他的手进行交谈。宋廷玲年过百岁,还经常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一有空闲,她就步行出门,与村里的老人打字牌,思维、视力清晰,不需戴上老花镜,连许多中年人都自叹不如。她就是今年正好100岁的银海区福成镇端田村委细端田村宋廷玲

近日,北海日报社与北海中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敬老得福”联合采访组驱车来到细端田村,探访这名百岁老人。

“活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宋廷玲乐呵呵地说。年满百岁的她,如今看淡生死,活得自在。

思维清晰,许多中年人自叹不如

初见老人时,她坐在一火盆前,火盆上架了一口锅。“我正烧水,打算洗头。”看见记者的到来,她拄着拐杖站起来,热情地招呼记者到院子里坐一坐。

老人的养子李仁华告诉记者,母亲的自立意识很强,像烧水、洗衣、缝衣服这些活都不在话下。而且她很爱干净,无论春夏秋冬,坚持每天洗澡。

李仁华介绍,一直以来,母亲的生活饮食比较规律,一日三餐都相对固定。每天早上8时许,他就会按时把早餐端上桌,老人吃完后或打扫一下院子或撒一些稻谷喂鸡。他和媳妇把午饭做好放在锅里便出去干农活,老人饿的时候就自己烧火将饭菜暖热来吃。晚饭都是等到他们干完农活才回来做饭。

“她不挑食,基本上媳妇煮什么,她就吃什么。”李仁华说,可是老人爱吃海鲜,年轻时可以说无海鲜不欢。但他担心母亲年纪大了吃海鲜肠胃受不了,所以现在偶尔才给她做一些鱼或者虾,每一次她都吃得津津有味。

老人每天都有一个最大的休闲娱乐活动,就是在村里到处遛弯、散步、打纸牌。“吃了午饭就出门,要不去串门,要不就去打纸牌。”李仁华说,相比起看电视,母亲更喜欢出去和大家耍。

“打起纸牌来不用戴老花镜,且思维清晰,连许多中年人都自叹不如。”李仁华说。

一说起打纸牌,老人脸上笑开了花,不停地说:“吃了午饭,我还要出去打纸牌。”

“兼职”接生,几十年没有一例夭折

说起宋廷玲,细端田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不仅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还曾经是村里的“接生婆”。村民告诉记者,目前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经她的手接生的。

谈起接生经历,老人自豪地告诉记者:“我接生的孩子没有出现一个夭折,都已长大成人了。”

上世纪40年代,农村贫穷落后,加上受生育观影响及医疗卫生条件限制,绝大多数产妇选择在家里生产。一次偶然的机会,30岁的她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接生培训,做起了村里唯一的“接生婆”。

“只要是我在家的时候,一听到有人说产妇肚子痛,快要生了,我就会立马背起医药箱和接生包赶过去。”老人说,有时村民三更半夜来敲门,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出门,摸黑前往。但生孩子不是说生就生的,经常需要等,一宿不能休息是常有的事,有的还要守两三天。

老人告诉记者,婴儿生出来后,“接生婆”的工作并没有结束,隔两三天,还需到产妇家里看一看产妇伤口愈合得好不好、孩子的脐带有没有发炎。直到产妇和孩子安然无恙,她才能放得下心。

由于老人的接生技术好,一两公里外的宁海村、本塘村的村民都找上门来,请她为产妇接生。

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接生的费用是一块,后来涨到两块,但这钱并不是进她的口袋,而是要上交给大队,大队会给她记工分。她从来不收钱和物,最多也只是在产妇家吃一碗甜酒或者猪脚姜。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卫生部门规定产妇要统一到医院生产。老人才把医药箱交了上去,此后再也没有接过生。

一生未育,视领养孩子如同亲生

“老天捉弄人,我母亲为别人接生了那么多孩子,可她一生都没有生过孩子。”李仁华叹息道,他和姐姐都是母亲领养来的。母亲视他们姐弟俩如亲生孩子一般悉心照料,姐弟俩都分别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孩子都孝顺,女儿不时塞钱给我,让我去打纸牌。儿子照顾得我很好。”老人笑呵呵地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从未听到老人抱怨过生活的苦与难。她总是还没开口便已是笑容满面,聊到激动处,她便会哈哈大笑,气氛很融洽。

“活了100年,现在的日子都是赚来的。”老人说,她早已看淡生死,快活自在地过一天是一天。

李仁华说,别看她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但她乐与人交流,越活越开明,越活越通透。村里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人,都跟她聊得来。或许这就是她的长寿秘诀。

新闻推荐

前三季度铁山港区平安建设成效显著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区上游

前三季度铁山港区平安建设成效显著本报讯(记者陆威)记者从14日上午召开的铁山港区平安建设“双提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