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至涠洲航运今昔 张九靖(二等奖)

北海日报 2018-12-06 11:51 大字

改革开放四十年,北海至涠洲的航运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笔者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涠洲岛工作了十多年,因交通不便,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订阅的报纸通常要一个星期以后才能看到,有时甚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日报就成了月报啦!

以前,交通船仅有两艘排水量20吨左右的风帆船,载客20余人,船靠风力行驶,无风时便停在海面上,几天也到不了目的地。我1959年上岛,乘坐的是风帆船“民天利”,当时正值8月底,我们几位老师去涠洲报到,在外沙港附近登船,傍晚9时左右,在地角附近突遇短时热带风暴,风力10级左右,船颠簸倾斜得很厉害,船舷几次没入海里,情急之下,船工拿起一把菜刀冲向船头,斩断帆绳,刀起帆落,才避免了翻船,全船人半数被吓得魂飞魄散,后抛锚在地角岭附近海面停留了近二小时。暴风过后,一直在雷雨下行驶,整夜我都担心船被雷击,直到笫二天中午,船才驶进涠洲的南湾港。

以后的交通船虽然已有动力,但是吨位很小、航速很慢、抗风能力极差,天气好的情况下,一天只能走一趟,运送乘客仅数十人。笔者也多次乘坐过昔日这些小、慢、差的交通船,留下过许多难忘的记忆。

1961年后开航排水量30吨左右的机动船“青年号”,可载客30人,单程需6小时。1966年由“桂民号”机船取代了“青年号”,可载客50多人,单程4个多小时。

1975年后则由“飞跃168”轮取代“桂民号”,可载客160人,单程3个多小时。

1983年5月左右,北海中学组织教师赴涠洲家访,我也刚好调到北中,便随同前往。乘坐的正是“飞跃168”,当日正值大东风,这种侧边过来的风浪让船颠簸得很厉害,全船的人几乎没有不晕倒呕吐的,我这个不晕船的人也晕得肠肚也翻转过来,极其难受。

而今启用了北海侨港码头和涠洲西角码头,从侨港码头直达涠洲西角码头航程约24海里,比以前缩短了12海里,往返航船不下10艘,全部是机动船,最多时一天可往返17个航班,合计载客近1万人。通常开航有“北游12”和“北游16”两艘大船,最多能载客1100多人,航程约70分钟。此外节假日增开船只多艘,极大方便了游客和岛上人家,岛上工作的外地人周五下班后也可返回北海,每周回家已属常事,岛上居民早上到大陆买菜,下午返岛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今年7月,笔者以外迁70岁以上岛民身份再次重返涠洲,享受了免费乘船免费上岛的优惠,爱晕船的老伴及女儿一路上竟神采奕奕谈笑风生!

往事如烟,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北海至涠洲海运变通途,过去乘船那种辛苦、耗时、危险的景况早已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涠洲岛知名度的提升,岛上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赴岛游客逐日增加,北海涠洲的航运事业一定会更好上加好!

新闻推荐

北海市12件新闻作品获广西新闻奖

本报讯(记者韩丹)近日,记者从市委宣传部了解到,2017年度,北海市共有12件新闻作品获广西新闻奖。据了解,经过初评、终评、公示等...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