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广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北海日报 2018-12-05 17:13 大字

红境塘村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第一书记陈科伟向村民进行政策宣讲。 陆威 摄“我们的村村通广播开通以后,群众打心里感到高兴。大家都说,村里的大喇叭又回来了!”近日,银海区福成镇红境塘村党总支部书记张伟告诉记者。

开通“村村通广播”,让党的声音和扶贫政策响彻农村大地,打通了服务农村群众“最后一米”,是银海区委组织部抓党建促脱贫、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措施。

银海区城管局派驻贫困村大水江村第一书记叶滢对“村村通广播”开通后给大水江村带来的便利更是感受颇深。台风“山竹”来袭时,叶滢临时充当了村里的广播员,使用本地方言从早上到晚上向群众不断广播台风的实况和群众需要知道的防台风知识要点。叶滢说,有了这套系统,群众和村委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村委干部联系群众的方式也更加快捷、方便。

大水江村委大板芦村离村委2公里,由于有了“村村通广播”,群众觉得和村委的距离更近了。村民叶文旺说,有了“村村通广播”,村里的老人们都喜欢聚在广播下收听广播内容,分享扶贫政策、惠农政策知识。大板芦村贫困户陈某说,有了广播,以后在家就能知道党和政府最新的扶贫政策,心里踏实多了,感觉日子有了盼头。

2018年初,红境塘村“村村通广播”率先开通。自开通之日起,便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红境塘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第一书记陈科伟告诉记者,“村村通广播”在红境塘村10个自然村里安装了11个喇叭,自开通以来,极大改变了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每天早上7时多广播一响,群众就知道村委已经有干部来上班了,需要办事的群众就知道该到村委来找村干部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一下子得到了扭转。”陈科伟说。

据介绍,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升村党支部服务工作水平,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将安装在村委的一套村村通广播系统利用起来,在全镇首个建立健全了《红境塘村委村村通广播室管理制度》《村村通广播室管理员工作职责》等村一级广播制度,每天7时30分、12时和18时早中晚三个时段准时向村民广播各20分钟的内容。目前已定时播出“扶贫政策解读”“争创文明家庭”“广西区清洁乡村条件”“告知书”“禁止焚烧垃圾”及“雨露计划”等共65分钟的政策音频宣传,为村民提供政策宣传服务,大大方便了村民,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办事效率。”村党总支部书记张伟说,以前要通知村民来开会,首先要通过手机通知村小组组长,村小组组长再挨个上门或打电话进行落实。如今,只要通过广播一播,每个自然村、每家每户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并且相互之间进行通知,村民们开会迟到、缺席的现象大为减少。

“村村通广播”在履行行政职能之外,更为群众传播科学知识、分享音乐艺术,尤其受到不会玩手机的老年人欢迎。不少群众把“村村通广播”形容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广播,大家都说,村里的大喇叭又回来了。一下子就拉近了群众和村委的距离。一些群众甚至找到村委,要求在自己家里也安一个“喇叭”,每天茶余饭后能听听音乐,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和惠民政策。

据介绍,从2017年11月开始,福成镇22个村委、社区安装了“村村通”网络广播。全镇的中心站点设在镇政府,村委的中心站点设在村委,第一批在人员居住较密集的自然村安装分点,目前共投入资金130万元安装了217个点。安装后,镇、村信息可直接实行播音发布。目前共录制了脱贫攻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九大精神、森林防火、扫黑除恶、打击高压水枪挖沙虫、清洁卫生、防台防汛和防各项诈骗等录音。在每天早中晚定时播放,专人管理,宣传氛围浓厚。

“村村通广播”的开通,使群众及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社会事件,帮助他们提高道德思想、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新闻推荐

蔡锦军在全市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 推进农业农村健康发展

本报讯(记者蔡志军)12月4日上午,市长蔡锦军主持召开全市“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行动工作推进会。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