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谭大庄: 房地产业迅速崛起
谭大庄在书房写作。 韩丹 摄“以前,住房条件差,别说有一套房子住,就是有一间屋子住都很不错了。”84岁的老干部谭大庄向记者回忆着自己小时候的住房情况,“小时候,爸爸、伯父、叔叔等4个家庭十几口人挤在100平方米的平房里,每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小房间,等到孩子稍稍大一点了,不方便和父母住在一个屋子的时候,还得借住在亲戚家。”像谭大庄这样十几口人挤在一个屋子里生活的情景是过去大部分老北海人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
谭大庄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整个人神采奕奕,讲起话来思路清晰。他回忆道,十几岁参加工作时,有了单位分房,那时候的宿舍虽然很小,但比起和父母挤在一个屋子里已经好很多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进入中青年的谭大庄搬入了位于靖安路附近的商品房,这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房子。他告诉记者,这在当时是北海较早较好的一批商品房。这个房子的结构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谭大庄在这个房子一住就是30多年。如今房子外墙略显沧桑,但里面几经翻修,倒也崭新,谭大庄和老伴两个人住这一个房子也显宽敞。
1982年的北部湾路,只有数幢居民楼;如今,北部湾路两旁高楼林立,是大型商场、广场、小区、住宅楼的集聚区,热闹非凡。2005年的上海路、湖南路还是杂草丛生,荒芜一片,如今,车来人往,临街商铺、小区林林总总。越来越多的商品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商品房的建设逐渐满足了人民对住房的需求。以前十几口人挤在一个大屋子里的情形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家都有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住。
改革开放前,北海市郊区的房地产业几乎为零,北海市区周边闲置有大片未开发的荒地,那里杂草丛生,人迹罕见。当地人盖起的房子大多是平房,甚至还有些房子是以土为墙,以瓦为顶,根本无法抗击大风大雨。上世纪九两张两张十年代中期火车站周围是偏僻之地,土地多用来种植蔬果或荒置,不见楼房踪影。现如今,商品楼、居民楼拔地而起,住房面积大,室内布置精致美观,有的住宅区还带着花园,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宜人。
改革开放后,北海先后建成多条大道,北部湾路、北海大道、西南大道、站前路、广东路、四川路、云南路等多条纵横交错的大路建成后,沿街而建的高楼大厦也纷纷盖了起来,道路建设带动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北海房地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房屋建筑增长迅速。据统计,1985年第一次全国城镇房屋普查,北海市房屋总建筑面积为348.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184.42万平方米。房屋总建筑面积比1951年增长8.4倍,比1977年增长1倍多。1988年统计全市房屋面积累计达519.3万平方米,比1951年增长13倍。城区面积也由1951年的0.8平方公里增至1988年的8平方公里,扩大9倍。1990年全市房屋建设又出现高潮,累计建筑面积达567.46万平方米,比1988年净增48.16万平方米,是1951年的15.3倍。数字的快速增长,体现了住房建设日益满足人民对居住环境的美好需求。
谭大庄说,目前北海本地居民基本都有自己的房子,住房面积也比较大,房地产业跟着时代在快速发展。总体来看,改革开放40年,北海房地产业迅速崛起并在发展中走向成熟,为北海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城市建设,提高市民居住水平作出了应有贡献。
新闻推荐
10月21日,北海“星显”杯门球赛在军休所门球场举行,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挥杆击球。本次比赛由市门球协会主办,上海星显健康管理...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