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补齐城市排水防涝“短板” 加快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北海日报 2018-09-08 11:38 大字

市花公园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建设。 马斌 摄本报讯(记者马斌)日前,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近年来,北海市加速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按3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建立健全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体系,补齐城市排水防涝“短板”,切实增强抵御和应对内涝灾害的能力。

据了解,北海市自从组织实施三期城市内涝整治工程后,市区内涝情况明显缓解,城市主城区内涝点由2009年前的96处减少到6处,内涝整改率93.75%。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2016—2018年),其中计划投资7355万元建设雨污分流等内涝整治项目2个,目前已完成投资3312万元。同时,组织对老旧排水管道进行分期分批改造,疏通排水盲管和堵点,并对雨污合流片区的排水管道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此外,北海市还因地制宜做好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中心城市湖海相连的重要水系通廊,建设和改造三江明渠、铁路明渠、银滩明渠、大冠沙明渠和禾沟等排涝水系,调蓄空间达133.2万立方米。整治冯家江、七星江和湖海运河,完善城市重要的排水通道。同时,建设以鲤鱼地涵养中心为核心,水系生态“两轴”和多个海绵城市绿地、湿地节点相结合的水源涵养系统,增加雨水在各个源头区域内的自然排放量,降低下游市政管道的排放压力和径流污染,减少城市雨洪灾害影响。同时,在城市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建设,通过采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生态措施,提高地面渗透系数,消纳场地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例如铁路北侧市花公园、体育休闲公园,新增绿地面积11.19万平方米,公园园路、广场等均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铺设,通过植物的滞留、过滤、吸附等功能,结合场地地形坡度和排水明渠,合理地规划雨水排放,有效缓解市政雨水管道压力。

新闻推荐

健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只有疏通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道”,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广度、深度和力度,建立完善一个集准入、溯源、发现问题、处置问题于一...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