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港美食的前世今生

北海日报 2018-09-06 11:19 大字

沙虫。毫无疑问,是先有侨港,才有了侨港美食。

生于越南,长于侨港,侨港镇美食协会会长吴玉明用一口流利的白话,向记者娓娓道来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侨港美食产业。

“侨港的归侨,当年都是去越南做生意或打鱼谋生的中国人。”幼年时,吴玉明和家人生活在越南海防市婆湾岛的一艘小船上,是以捕鱼为生的疍家人;和婆湾岛相隔数百里的姑苏群岛上,华人们则大多住在岸上,以种植为主业。

1978年,因为当地的局势动荡,年仅4岁的吴玉明与家人一条船漂回祖国怀抱。次年,中国政府批准北海建立华侨渔业公社(即侨港镇的前身)安置难侨,难侨安置楼竣工后,吴玉明一家自此有了安身立命之所。父亲进了渔业大队,继续出海捕鱼,母亲则就职于渔业公司,一家人的生活安稳、简单而幸福。

那时候,即便在侨港的沙滩,都能随手捡回一箩筐的海鲜。而吴玉明对美食的初始记忆,就源于北部湾馈赠的原汁原味的鲜美,“鱼、虾、螺都是白灼,水一烧开放,姜、葱和鱼一扔下去那就是最靓的鱼汤了。”

除了白灼,还有用螃蟹的膏来蒸蛋,将墨鱼蛋打成的泥煎饼,把虾苗研磨腌制成虾酱来蘸鸡肉,在吴玉明口中,疍家侨民随便一出手,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佳肴。

但最早让侨港美食从自家餐桌走上街头的,却是来自姑苏群岛一带的归侨。

他们最先在侨港开起了酒楼,其中一家叫潘龙酒楼,其外卖的越南糯米饭十分畅销,这让侨民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种自家做的小吃,也能售卖并带来收入。“糯米饭是越南的特色,糯米里面放红豆花生,我们在家做就放鱿鱼、虾米,疍家人也很喜欢在船上吃这个。”

除了糯米饭,法包也随之炙手可热。当时的法包不同现在的改良做法,是以柴火烘烤而成,口感异常酥脆,再配上侨民们最爱的越南咖啡,吴玉明至今难忘。

越来越多的归侨开始拿出自家的拿手美食,越南嫁过来的新娘带了卷粉,为抚慰辛劳归来的渔民而诞生了糖水,从糯米饭、法包,到今天更为人们所熟知的煎堆、艾籺,侨港的小吃逐步走进越来越多“吃货”的心。“原先的卷粉没有现在这么多馅;最初糖水也只有绿豆海带,慢慢才多了更多新品种。”吴玉明回忆道,现在的籺仔街就是当年小吃街的原型,三轮车、圆竹篓,便是如今一家家侨港美食店的前身。

不光甜点,符合疍家人口味的美食也开始深入人心。其中,结合本地的白斩鸡和越南的口味打造出的越南鸡丝粉,以其鲜美的口味及简单的做法盛行侨港至今,“煮白切鸡的高汤本身就很香甜了,再配一点薄荷菜之类的,我们从3块钱吃到现在的10来块。”

就业后,吴玉明也开始涉猎美食领域,“侨港人就爱吃最简单最原始的口味。”在鸡丝粉的基础上,他想出了以现煲的方式来锁住汤和食物的鲜味,2001年,他开始研发出煲仔粉,随后煲仔粉在侨港风靡一时。多年后,以打碎的小蟹熬煮高汤烹制而成的蟹仔粉成了侨港最受欢迎的汤粉。

此时,侨港美食的知名度已今非昔比,风情街声名鹊起,美食餐饮店逐步朝小港北二路、红棉路“进军”,美加食府、露华海鲜楼、银龙大酒楼这3家归侨经营的酒店规模逐渐壮大,客流日益火暴,光是在风情街诞生之际举办的那届美食节上,就已陈列出上百种美食。2016年,侨港美食协会成立,陆续举办的诸多活动更是助推侨港美食的名气越来越大,“玩在银滩,吃在侨港”,已成了一句来北海的游客都知道的“接头暗号”。

新闻推荐

川企与北海达成630多亿元投资协议

本报北海讯(记者/曾俊峰)近日,在北海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洽谈后,四川省工商联产业项目代表团与北海当地政府和企业签署总投...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