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散文中的悲悯情怀
坦率地说,第一次读青果的散文,很有种惊艳的感觉。她的文字朴素,却很有力量感。这种力量使她的散文突显出一种朴实美,而这种力量,则来自于她深深的悲悯情怀。
陆机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意在说明文以情生,情因物感。青果散文中的悲悯情怀正是她从自身出发,感知外物内化而成。她的身上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慈爱,这使得她对世间人事物都能用一种平等的视角、悲悯的情怀去看待。她在《稗草“模仿秀”》里说“我以为稗草对水稻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膜拜,它把一棵野草活到了一株庄稼的境界。其实稗草也想像水稻那样打了粮食为人们作贡献,水稻抽穗它扬花,水稻灌浆它也结穗子。”在《一只胸怀大志的鸡》里,她说“凤凰在它心里就像诗和远方: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谁能对一只胸怀大志的鸡指手画脚呢?”在《先入为主你是猪》里,她说“猪似乎早就看透了命运的安排,安之若素,把自己活得心宽体胖——我常常在半夜的失眠中聆听窗外猪圈里的猪在长吁短叹地打鼾,鼾声如雷。”对农人恨不得赶尽杀绝的稗草,对人类餐桌上的常客鸡和猪,她都怀着恻隐之心,表现出对任何一种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对人,就更具深情了。在《肩坎》里,她写“母亲就是一个受尽摩擦之苦的肩坎啊。母亲像肩坎一样结实,但生活还是把他们一层层磨掉,磨得只剩下疲软和毛躁。如果没有这个肩坎,母亲的肩膀会是怎样残破的样子?我不敢想象。”这种事物人情的悲悯意识,始终贯穿于青果的散文中,散发着温柔敦厚的光芒,特别的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青果这种悲悯情怀的形成,应与她生长的环境是有关系的。青果是从乡下长大的,她那颗敏感细腻的心在乡野生活中得到了大自然很好的呵护。她的心灵、情感与这万物众生紧紧相连,在她眼里,万物皆有情,众生皆平等,所以她可以无拘束地融入于一条河、一棵树,一片月光,一场雨之中,却又能轻盈地飞越于它们之上,以一种俯视的高度,冷静地审视它们。即使她的生活很简单,却能处处悟出道理。她的语言朴素简洁,却能一语中的。在她用文字营造出的那片精神栖息地里,我们能感受到她的成长与思索,坚守与突围。
在《做社》一文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社稷的祭拜,是怎样从一开始的疑惑,到最后发自内心的虔诚的转变,她的悲悯情怀是怎样被触发的?“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我们总会需要一些精神的安抚,无论什么时代,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总有一些神灵一种信仰活在人们的心中,支撑起内心的强大,使人们足以抵挡现实的残酷多变。”世间万种都被她看出另一种可能。“我常常想:路为什么总是弯的?这世上万千条路,从高速路到羊肠小道,就没有从笔直开始到笔直结束的……所以,走喜欢的路,很重要。”她很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我想,我如果站成一棵树的模样,一定站成尤加利的样子,扎根一寸黄土,守一方天空,树梢与人无间,树干互不相争。只要有一寸乐土,就能站出自己的姿态:谦卑,不失尊严,保持粗糙的快乐。”这与她对写作的态度是相一致的,安安静静地写,努力耕耘,莫问收获。
青果是目前北海文坛上名副其实的一枝新秀,她的许多散文都可圈可点,但打动我的,却是她那深深的悲悯情怀。在我看来,一位优秀的作家,首先要有悲悯的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拥有灵敏的嗅觉,才能早早看得见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正如作家曹文轩曾说的:“情感是文学的生命,悲悯情怀是文学存在的理由。”虽然青果的散文,到目前为止,在题材方面还稍嫌狭窄,视线不够开宽,许多文章还有没能舒展打开的感觉,显得单薄,但一枚果实从青涩到成熟,是需要时间的。青涩的青果,更值得期待。
新闻推荐
邹才辉在现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陈紫娟摄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你坚守的期限是多久?对于工作的态度,你能否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