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要讲个什么故事,姜文这颗老子弹阳光下还灿烂不
文/马庆云
姜文导演的民国三部曲终章《邪不压正》再次曝光片花,依旧让观众猜不透故事讲的何事。第一章,《让子弹飞》效果出奇,票房与口碑俱佳。第二章,《一步之遥》,强弩之末,票房与口碑双输。第三章,《邪不压正》,按着姜文好一部坏一部的惯例来讲,这个电影或恐非常好看。
《邪不压正》到底要讲个什么故事?好在这部电影存在原著小说,张北海的《侠隐》。关于《侠隐》版权,倒是有个小故事。高晓松读完这本小书之后,立马联系作者张北海,老张回复,版权已经被姜文买走。
高晓松到底看重《侠隐》的什么?张北海的侄女张艾嘉说,叔叔是中国最后一个嬉皮士。一句话,开宗明义。小说《侠隐》以抗战爆发前夕的北京城为地点背景,以武侠人物要搞一次对日本及其乏走狗人员暗杀为故事背景,看点或者说小说的价值,有两处。
第一处,民国的老北京文化生态被当做一种强有力的武侠背景充斥到小说当中来。观众所熟悉的民国老北京,不过是老舍先生《茶馆》与《四世同堂》里边的,原来,在《侠隐》里边也有另一种北京味道。作家张北海,1936年生人,恰逢北京旧岁,写起来,也是轻车熟路。
第二处,武侠杀日寇及其乏走狗,而且杀的非常嬉皮士。什么叫嬉皮士?非主流,反传统,有点犯二,不按套路出牌。其实,作为小说而言,犯二才是重点,杀谁,只是一个辅助故事线索罢了。姜文电影,素来喜欢这种犯二。姜文这颗老子弹,加上《邪不压正》已经打出六发,发发都有犯二的人物,而且是重中之重的人物。
当然,姜文读小说,再做电影,素来不尊重原著,《侠隐》能用到电影里边,也只剩下两点。便是上边两处。老北京文化生态在姜文电影里边,肯定别有一番风味。因此,电影《邪不压正》里边,塑造了一个交际花,竟然是许晴饰演。北平交际花,可不是上海舒淇们(《一步之遥》)的风情,那里边更多点儿女老炮儿的味道。
而这个北平味道,很可能便是民国版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年姜文要做王朔小说《动物凶猛》的电影化改编,找朔爷写本子,王朔没时间,让姜文自己来。等到姜文写好了让王朔去看,王朔大家表扬,还在《知道分子》这本书里边重点吹捧了一番。姜文能升华故事,这是他的特长——这群北平的犯二老中青们,如何搞事情,成为大看点。
姜文的电影搁到当下东北,就叫《四平青年》,搁在民国北平,就叫《邪不压正》。犯二的人物性格特点,必须要做点事情。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边,是打架拍婆子继而感慨青春,在《邪不压正》里边,就是暗杀拍婆子继而手撕鬼子搞民族大义。姜文要是不拍电影,靠拍犯二小视频也能火,我们这个时代就喜欢这种不正经。
为什么?
嬉皮士为什么在美国能火?同理。犯二最容易反传统,年轻人都喜欢劈头盖脸一顿锤的故事模式,从而实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不敢做又非常有野心做的事情。现实越沉闷,青年人群越喜欢这类一扭脖子就是干的嚣张剧情。所以,姜文六部曲,全部都是青年电影,讲的都是梦想与现实,都是给青年人群喝亢奋小汽水儿。
读老舍的北京城话剧剧本与小说,你亢奋吗?肯定不会全程情绪高燃。但是,读或者看这类戏说的北平武侠,又是犯二,又是悬疑,又是刺杀的,你就免不得亢奋。这就是武侠小说和商业电影的魅力所在——它并不提供一种真实的时代生存图谱,它只负责造梦,造一个让读者和影迷特别亢奋的大梦。
基于此,《邪不压正》不会是一个《让子弹飞》那样的可以多面解读的电影,但它的整个剧情节奏也不再是《一步之遥》那类拖泥带水的。它最有可能的就是几个四平青年来到1937年的北平城,开始一段弄死那几个老鬼子的戏说之旅。四平青年都是东北人。无独有偶,《侠隐》小说的主人公,也是北平以北的。
对于票房而言,观众大可以使劲想象。暑期档,就是欢迎这种打打杀杀的快节奏影片,枪声一响,黄金万两。姜文马上,不亦乐乎。内涵方面,呵呵,或恐谈不上什么内涵。
新闻推荐
有一些展览是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于艺术的品位的,“画布上的抽象艺术”就是这样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分别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