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拔穷根”

北海日报 2018-05-07 10:43 大字

福成镇大坎村果蔬大棚种植基地的工人们正在给辣椒装箱。 蒋均 摄“扶贫先扶志”。近年来,银海区一直在积极探索“造血式”扶贫,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产业扶持模式,引导贫困户“先动手再领钱”,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提升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的致富大军中。

日前,银海区组织开展了2018年第一批产业项目验收工作。结果显示,产业扶贫推动脱贫攻坚的成效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渐渐走上脱贫致富路。

银海区第一批产业项目投入资金270.4万元,其中2018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2万元(中央165万元、自治区67万元),区本级配套资金38.4万元。该区先后引导扶持592户贫困户发展豆类、西甜瓜、茄果类、瓜类等特色农业种植3941亩;引导43户贫困户发展大棚果蔬种植129亩;引导256户扶贫对象发展对虾、蟹、生猪养殖等水产及畜禽养殖项目;引导6户贫困户发展自选优势产业。对新建大棚果蔬种植的农户,每亩补贴8000元;对发展豆类、对虾等种养项目和其他自选优势产业的,

脱贫户每户补助2000元,未脱贫户每户补助3000元。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增收8000元以上。

福成镇三合口村贫困户黄光明,今年种植了5亩香瓜,截至4月26日,香瓜已收入1.3万元。他高兴地说:“今年香瓜的收成很好,而且政府还给了种植补助,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过多了。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数数自己种的瓜挣到的钱,就觉得生活很甜,比这瓜还甜!”

为切实抓好产业扶贫,该区除了通过“先建后补”产业扶持模式,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外,还通过“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区4个贫困村均有贫困户参与、村干部带资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且经营运转良好。截至4月底,大坎村民顺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收入约33万元,其中哈密瓜收入9826元,辣椒收入25.3万元,苦瓜收入7.4万元。另外,该区还给予每个贫困村28万元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扶持资金,各村利用扶持资金积极发展大棚果蔬、肉鹅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该区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于2017年底立项,现4个贫困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均已完成建设并接入电网。平阳镇东星村光伏发电项目面积200平方米,于今年3月26日率先完成并网工作,截至5月2日已产生电量2219度,以并网价格0.87元计算,月均将为东星村增加收益约2000元。

新闻推荐

海城区:贴心医保解民忧

本报北海讯(记者/管林华)“太感谢你们了!为了帮我办医保报销,专程从北海赶到南宁。”北海市海城区居民段女士说。近日,段女士女儿在南宁接受心脏手术,无法到参保地海城区领取社保卡,高昂的住院费让这个...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