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火车”

北海日报 2018-04-17 10:53 大字

我心里有两趟开往春天的“火车”,一趟叫“春节”,一趟叫“清明”,那是运载远方的故事和纪念,抵达心灵。我心里也有“两个春天”,一个给人间,一个给天堂。春节这个春天,给人间;而清明,给天堂的亲人。

我的第一趟开往春天的“火车”,是春运。给人的感觉是忙忙碌碌的交通线,人山人海,只有游子才感受到紧张和压迫感,家的吸引力,在春运开始骤增。十几年来,我自北南归,都是乘着这一趟趟开往春天、开往南方春天的火车,尽管在北方始发,一票难求,没有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拍自演的《开往春天的地铁》那么诗情画意。

北方滴水成冰,但思乡已暖化,南方春来早。为了赶这趟开往南方春天的火车,我先是在火车站或分布各处的火车票销售点排队,后来是电话订票、网上抢票。在京我也做过纸媒新闻,每到春运,都是重点报道我本身也关心的这一“民生”,我负责的版面的记者们每天出入火车和汽车站,与航空紧密联系,我从编辑的文图里了解到北京及全国春运的新闻事件和最新动态,比如火车票预订日期的不断提前以及火车票退票的扣款百分比,让每个人都切切实实感到开春的暖意。

但是,我那一趟开往春天的火车,还要穿过多少个黑暗的隧道,与早春相遇呢?北京与北海,空中距离三个多小时,陆地距离三千公里。我只能采取“分兵作战、化零为整”,先让放寒假的家人提前南归,这样提前走的火车票容易买,我等单位放假,把票订到报纸最后一期签字付梓。但这样的火车卧铺票,要抢到手还是比登天难。后来的后来,选择飞。但有一年,临近春节两天,飞机都没位。听常来北京出差喝酒的土路兄说“从天津飞,肯定有票”,于是我只能乘高铁到天津,再从天津南飞。

我的第二趟开往春天的“火车”名叫清明。九年前,我家与一北京人家相熟,两家的儿女都是生于早春,两小无猜、善解人意。这家人很和善,家长恰巧是火车站工会领导。有几年,就是这位北京朋友帮买的火车票,有时票实在难买,听说北京朋友托了火车站的局长秘书,才弄到票。这可能是我十余载在京都走的最大“后门”了。然而,令我悲伤的是,四年前的清明时节,那个焦虑不安的春天,我的这位北京朋友在那个春天不幸于车祸去世。仿佛,那年开往春天的这趟名叫“清明”的火车,车窗外掠过的都是绵绵的伤感和往事的音容笑貌。雪上加霜的素衣白花,与花团锦簇的春天对泣。上天注定开往春天的火车在四年前那个清明汽笛长鸣,人生就像到了分岔道口,春寒料峭的时候把哀伤埋葬,看那待发的火车,还有春天的好长一段铁轨,等待生活继续。

那趟名叫“春节”的开往春天的火车,是人间的团聚,五千年文明薪火不灭,家就不散。一些西方人不解中国春运,但只要他们知道“中国的春运,相当于短短十多天,让全欧洲人都来一个旅游往返”,他们就会明白东方春天的“此中有真意”。

“清明”这趟开往春天的火车,无须多言,那是与大地相关的思念,是对来处的回望、远眺与祭祀。与春天发芽的心事都要小心盛放,只要青山,只要一炷香,一沓纸钱,往事成灰,才能随风飘远。人间与天堂之间,我有这一趟特快火车直达。

在家或是游子,我都理解各种思念的纠缠和前路的坎坷,我一直都是这样一路负重前行而脸带微笑之人。春天,适宜远行或者订一张远行的火车票。人生一世,在哪不是过呢?有机会,大可不必终老一城。远行之人必有故事,饱含热泪与寓意。让我们一起,勇气倍增,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准备好春天的行囊,乘上自己那一趟开往春天的火车,在送别昔日的站台,与命运互道一声“珍重”,与地上的生动故事,与地下长眠的温情,挥手作别,在那一趟开往春天的火车上,给车窗外的山山水水,讲讲自己爱的故事。

新闻推荐

携手推进向海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黄娴)在4月12日举行的《海洋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向海经济”研讨会上,海城区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向来自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管理部门的41名专家...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