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产业提升幸福生活 北海市海城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观察
本报记者袁琳通讯员胡荣健伍尚敏
12月27日,站在北海市海城区高德街道办事处垌尾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海堤上放眼眺望,绿幽幽的红树林一望无际,远处白鹭低飞,成双成对;海风轻轻拂面,清新舒适。
优美灵动的自然景色,彰显着海城区的旅游资源底蕴,更展示着旅游作为美丽产业在这里的广阔发展天地。
依托北海市荣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海城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开始甩开步子,培育高德沿东北海岸线至赤西村乡村周末亲子农耕文化游旅游线路,建设冠头岭新营流下村创意民宿村……农渔旅融合,高起点推进。
驱车行自赤西村新建的门楼,记者看到海城区的工作人员正和承建单位沟通建设细节。这个海城区唯一的贫困村,在2016年依托第一产业成功提前脱贫摘帽,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只为巩固脱贫成果,助推农民群众冲刺小康。
“赤西村乡村旅游建设可不是小打小闹。”海城区副区长阮毅向记者展示了完整的规划方案和规划图。
根据规划图的指示,从门楼进入数百米,就是赤西村的中心小花园。小花园虽然还在建,但已初显风韵。村民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有一个小水坑,不卫生也不安全,现在被填平并变成花园的一角,适用又美观。
花园边的一座老祠堂尤显神秘,阮毅说,这是项目建设的重头戏之一。按规划,祠堂将被修旧如旧,用历经200年的历史韵味,支撑起赤西村乡村游的文化底蕴。
如今祠堂已变成民居,当承建单位负责人拿出拍摄的祠堂房梁雕花照片时,屋主情不自禁地感叹:“原来竟有这么漂亮!”
《北海市海城区赤西村乡村旅游区规划》中有这么一段对发展思路的描述:紧密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尤其与第一产业的高度融合,使之成为赤西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延伸产业链,形成旅游开发多区域、跨产业联动的良性格局,从而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
据了解,11月份,赤西村已开始小试牛刀,村干部、驻村队员和贫困户给刚采摘的花糯玉米包膜、贴标签、称重、装箱,打造出非转基因无公害的“海城手信·赤西花糯玉米”特色品牌,通过电商、微商平台,卖出了好价钱。该村党支书龙光奇说,这些玉米以往只能留着自己吃,吃不完拿到市场也卖不出几个钱。
在脱贫户包燕辉的引领下,记者来到赤西村最大的连片农田耕作区,这些冬闲的地里,均匀地长出了小苗。包燕辉告诉记者,这是油菜花的小苗,预计明年3月份左右,这里将开满油菜花。
300多亩连片盛开的油菜花,是赤西村大刀阔斧地融合第一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迈出的一大步。包燕辉对此充满憧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家今年顺利脱贫了。等赤西村的旅游业发展起来,我和丈夫打算在村里开家小吃店。”她表示,有党的好政策,有政府部门的大力帮扶,通过自己的劳动,一定能过上富足幸福的新生活。
目前,赤西村的乡村旅游规划正在一步步由蓝图变为现实,散落在赤西各个角落的百年老宅、原火车路、相思林、苗圃场……都将作为优质旅游资源被挖掘、开发。当地政府对赤西村未来的发展定位让人振奋——村民将从单一的粮食、果蔬种植中延伸出来,抱团创业,将赤西村打造成为北海知名、具有国际水准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和旅游扶贫先行示范区,后期建设成为具有北部湾特色的多彩国际慢城。
新闻推荐
北师大北海附中的图书综合楼大气恢弘。本报讯(记者姚浩燕)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于2015年9月7日正式开学以来,对提升北海市的教学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社会效益显著。北京师范大...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