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棚变身“黄金屋” ——福成镇发展设施农业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北海日报 2017-07-24 11:27 大字

10年前,福成镇古城村委的老张可能想象不到,10年后他竟然通过“种”大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建起了一栋造价二三十万元的小洋楼,还为儿子娶上了媳妇。

古城村委位于福成镇南边沿海,东面隔海与营盘相望。像老张这种不懂做海的人,如果不是从事大棚设施农业,他极有可能还是像以前那样依靠种植传统的甘蔗、木薯、花生为生,或者到市区打工,经济收入也不一定能打翻身仗。

整个福成镇的变化最初缘于福成镇党委、政府的“敢于作为”。正是当地党委、政府敏锐地看到了大棚能给当地村委带来巨大的增收效益,果断推广了大棚设施农业,才使得如今福成大棚设施面积超过1万亩,整个银海区达到12000亩。

时间回溯到2007年。这一年,福成镇宁海村委八一村的少数几户人家,尝试从外地引进大棚种植哈密瓜。头一两年,虽然哈密瓜市场尚未成熟,瓜农销售的哈密瓜多是在本地出售,但由于哈密瓜利润很大,亩产量达3000公斤,每季利润达5000元,让农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当时的福成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坚定推广和发展大棚设施,并协调相关单位,分别在南边的古城村委和北边的平新村委各建设了一个三亩和十亩的大棚示范基地,其中,古城村委的老张就曾是该村大棚示范基地的管理员。他们从宁海村委学来经验,首次在古城和平新村委成功种植了一造哈密瓜,取得了预期效益。

此后,随着福成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北海日报》等媒体的跟进报道,该镇大棚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首肯。从此,各级部门的扶持资金开始源源不断涌来:水利部门拨资给当地修建水利,解决大棚设施的用水难问题;金融部门推出无抵押小额贷款政策,向每位农民提供3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农业部门推出扶持政策,给有意发展大棚设施的农民提供优惠补贴……一时间,福成大棚设施产业方兴未艾,由于规模不断扩大,几年间,福成镇宁海村委已经成为南方哈密瓜的主要产地。

历经10年发展,福成镇大棚不仅辐射到了银海区各村委,也辐射到全市广大农村,为北海市***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至目前,银海区大棚设施面积达到12000亩,以宁海村为中心的银海果蔬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获得通过,并成为广西大棚设施连片分布最大的地区。2016年下半年,银海区大棚设施迎来史上最好发展时期,大棚内种植的哈密瓜收购价格平均接近9元/公斤,最高的超过10元,农民单造单亩利润接近2万元,创造了银海区农业史上的“神话”。今年上半年,哈密瓜收购价格仍然持续了去年下半年的旺势,收购价格约8元/公斤,每亩单造利润超过1万元,银海人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带来的红利。

新闻推荐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本报讯(记者梁晓宁)为了给北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文明、健康、安全、和谐的文化市场环境,近段时间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开展了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北海市...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