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欢鱼跃丰收图 看大路山村的振兴之路

广西日报 2021-08-31 06:57 大字

捕捞现场。吊机吊起渔桶装车。 渔业小镇的鱼塘。 扫一扫,观看渔业小镇视频内容

本报记者覃鸿图蓝永前通讯员林军林启波文/图

8月25日清晨6时许,晨光微亮,记者驱车赶到合浦县闸口镇大路山村的“渔业小镇”时,这里的工作人员已经忙碌起来:运输冰块、整理渔网、清点渔桶,并调动货车、吊机等,为今晨的捕鱼做准备。

收获的日子令人振奋,大家很快就安排妥当,并由6名工人下水布网。“今天我们要捕捞的是七星鲈鱼,捞5000公斤,围网半个池塘就可以了。”渔业小镇养殖场总场长朱鋐正在指挥这场“围网行动”。记者看到,在占地约15亩的池塘里,池水没过工人们的腰部,他们分边站位、相互配合,不断地扯收渔网,慢慢地将鱼儿逼向池塘角落。

7时许,随着渔网越收越小,肥美的鱼儿频频弹出水面,引起大伙阵阵惊呼,一幅热闹的丰收场面呈现眼前。“放走一些鱼,超过5000公斤了”,拥有捕捞经验的工人们喊道,“今年收成好,一只鱼大概0.8公斤!”随后,工人将鱼儿满筐捞起,倒入可以装载80公斤重的大桶中,再由吊机吊上货车,并将其运往北海市区进行深加工。

“今天捕捞的是我负责喂养的鱼塘,鱼儿长的不错,心里很高兴。”正用三轮车运输冰块的大路山村村民苏汉并对记者说。50多岁的老苏是老虾农,他的虾塘一年收入约5万元。他还在渔业小镇务工,负责4个鱼塘的喂养工作,有两份收入,日子过得挺有盼头。和老苏一样在渔业小镇务工的大路山村村民有40多人。

村民变身上班族,要从2017年说起。“这里以前无度挖坑开采石灰石,导致石坑密布。”闸口镇镇长叶瑞华说,在桂台发展战略强力推动下,该镇引进台湾渔业公司——广西北海市鮪丰水产有限公司到大路山村投资,流转经生态修复治理后的土地1020亩,打造台湾渔业小镇核心区。今年以来,渔业小镇已产出七星鲈鱼、丁公鱼、金鲳鱼等高经济价值鱼种约80万公斤,产值1600多万元。目前,正是秋季捕捞时节。

“我们必须在上午8时前完成捕捞,避免鱼儿被烈日暴晒。”朱鋐告诉记者,捕鱼有很多讲究,比如要提前控制喂养食量甚至停料,防止鱼儿吃太饱捕捞时发生意外等。

渔业小镇的专业化不仅于此。记者看到,56个标准化鱼塘如同一片片明镜整齐有序的排放,笔直的水泥路通达池边;60台鼓风机、368台增氧机、102台自动喷料机、24个大型储料桶等设施一应俱全。“池塘深约3米,这样便于调节水位,让鱼儿可避暑、可过冬,适应多种鱼类养殖。”广西北海市鮪丰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韶华介绍,渔业小镇投入建设资金1.05亿元,开展改造标准化池塘、建设规范化管理用房、布设科学化进排水道等,实现海水淡水自主调节。改造期间,将原塘底不符合标准的泥土置换成生态泥土,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渔业小镇的标准化养殖和运营理念,给大路山村的传统水产养殖注入新活力。记者走进村里,全村530亩虾塘、鱼塘层次分明,焕发勃勃生机,尽显产业兴、生态美的小康图景。

渔业小镇不止于养鱼,还搞起了生态休闲观光、研学基地等。“大路山村在大路山脚下,又靠海,具有山海相依的天然优势。”大路山村党支部书记苏圣钦指着施工现场对记者说,目前村里正在提升农房风貌,建设村史馆等,该村将借助渔业小镇“这股风”,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打造富硒种植、现代渔业、休闲旅游、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村民就业、增收,日子有盼头。

据悉,大路山村以流转土地等方式与渔业小镇合作,一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该村还获表扬为2020年度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优秀试点村。

新闻推荐

男子拒捕 持刀划伤三名民警 事发合浦,嫌疑男子已被警方拘留

南国早报北海讯(记者彭庆通讯员陈敬龙)5月21日,合浦县公安局巡防大队三名民警在抓捕一名盗窃嫌疑人时,被对方用弹簧刀划伤,最...

合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