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水利情怀

眉山日报 2020-08-01 06:34 大字

陕西凤翔东湖。广西合浦东坡井。广东惠州西湖。

□吴晓彬 文/图

从“眉山苏轼”到“世界东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苏东坡。

世人皆知苏东坡诗文书画自成高峰,却未必清楚他也是水利建设的行家里手。直到前些时候,苏轼同大禹、李冰等12人入选水利部公布的中国首批“历史治水名人”,其“水利专家”的名头才为更多人所知。

嘉祐元年(1056),苏轼随父携弟第一次到京的时候,正碰上京城大水;治平二年(1065),苏轼结束下派凤翔锻炼后再次抵京时又是一场大水,“民死者一千五百八十人”。也许,这预兆了苏轼一生,注定与水杠上了。

水利建设关乎百姓安危,水灾和旱灾是悬在百姓头上的两把利剑。苏轼每到一地,治水一方,他以豪迈的气概迎风冒雨,又以实干的精神防汛抗旱,用行动直击百姓“痛点”。

苏轼仕途的起点是陕西凤翔,他到任的第一春就遇到大旱。除了祈雨,苏轼还决定修建一个“水多则蓄之,干旱则泄之”的利民湖。他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发现了城西北的凤凰泉和城东南的饮凤池之间的关联。随即发动官民,因势利导,将淤塞的饮凤池扩展疏浚,引凤凰泉水注入为湖,题名“东湖”。种莲栽柳,植竹养花,建亭修桥,一个清澈秀美又大气磅礴的城内湖,就这样出现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这颗八百里秦川绝无仅有的明珠,在今天都是一个奇迹。后有诗赞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

这个西湖,也是苏轼的手笔,他二十多年后在杭州任上打造的。不仅杭州,颍州、惠州,苏轼都治理过西湖。

在杭州,面对当时淤阻破败的西湖,苏轼连夜给朝廷打了一份保护性开发报告——《乞开杭州西湖状》,把治理河湖水利与国运昌盛联系起来,希望开展“天下所在陂湖河渠”治理,“兴利除害”,这带有水利建设的全局思想。他发动二十万民工投入整治,疏浚水系,并创造性地利用挖出的葑泥,在湖中筑一条数里长堤,堤上六桥相连。当年的利民工程成为今天的“苏堤春晓”,真正体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颍州,苏轼奏请朝廷,让治理黄河的一万民工疏浚沟渠,清掏接近干涸的西湖,修建了三道闸门。西湖蓄水恢复了美丽风光,当地农田水利也大大受益。在惠州,苏轼作为不得签书公事的流放贬官,仍然辅助当地官员完成了多项水利工程建设。惠州城四面环水,百姓出入不便,苏轼提出在西湖上修筑“两桥一堤”的建议,并亲自拟定建设方案,亲临一线督阵,筑堤修桥。八个月后,工程竣工,惠州百姓欢欣雀跃,“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

至此,天下三十六西湖中最著名的三大西湖——杭州、颍州及惠州西湖均经苏轼治理开发,并因东坡名扬天下。苏东坡亦取得“西湖长”之美称。

苏轼把兴修水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有水利应用之功,也为后世留下诸多人文景观。

36岁和54岁两次任职杭州,从副职通判到正职知州,都体现了他“心则在民”的水利情怀。唐时挖掘的杭城六井,到宋时已基本淤塞废弃。为解决百姓吃水难,苏轼带人做了全面疏浚治理,使杭人又用上了清水。再开凿二井,让“西湖甘水,殆遍一城,军民相庆。”第二年江浙大旱,杭州居民不仅不缺饮水,还有水喂牛洗澡。在《钱塘六井记》中,苏轼从治理废井提出防患于未然、有备无患的思想,“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同时采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盐桥、茅山两河,深挖河道达八尺以上,使沟通大运河与钱塘江的水道得以畅通。又建堰闸以防“淤填”和“涸竭”,为治理河道淤塞和泥沙倒灌提供了苏轼经验。

治患与爱民,始终是苏轼为政思想的关键词。

苏轼在湖州的时间很短,治理太湖水患却打了个“短平快”。宋时太湖水利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治理,数州低地洪涝隐患严重。苏轼提议先治茭葑芦苇之积,让水东泄以免壅滞,并率民在湖州城南筑堤。疏堵结合,效果不错。

因为苏轼没有忘记,两年前在徐州,是怎样的一场惊心动魄!

熙宁十年(1077),刚到徐州的苏轼就遇到了空前的洪灾。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澶州(今河南清丰西)曹村决堤,滚滚黄水奔泻而下。黄河水患严重,北宋几乎没有哪年汛期不造成灾难,这次更是来势汹汹,处在下游的徐州危在旦夕。作为新任知州苏轼,你就说他怕不怕?不怕是假的,但接下来的操作表明了他怕而不惧,展现了专家型领导的果决善谋。战前动员,稳定民心。呼吁准备弃城的有钱人家和他一起保卫家园,“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草履竹杖与军民一起筑堤护城,“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人物调配,合理布防。调集五千民夫日夜加固城墙,特事特办请求当地驻军支援,集中一切物资,赶在特大洪峰到来之前筑起一道大堤。科学泄洪,着眼长远。大堤筑成,苏轼召集水利专家经过考证,决定依水就势,开凿徐州北部的清冷口,将洪水引入黄河故道,从根本上解除威胁。为建立安全长效机制,他还上报朝廷要求增筑旧城,以防河水复来。

七十多个日夜的生死搏斗,方得水退城安。离别时,苏轼犹写:“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水患无情,“势不可缓”。苏轼治水贵在速为,更难在不为。大涝之年,他率众抗洪,拯救灾民;大旱之年,他治湖修渠,引水惠民。甚至屡遭贬谪也不改其节,他在海南儋州、广西合浦掘井,在广州帮助主官实现了历史上首个“自来水”工程,解决百姓饮水苦咸问题。他把为官的根基深深扎在为民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坚决说“不”!苏轼在颍州整顿水利,就反对前任已经开工的八丈沟挖掘工程。他经过勘测,发现建成后出水口竟然高于进水口,不仅“无益于事”,涨潮势必倒灌。遂上书《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并获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苏轼还上奏《乞开石门河状》《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等水利治患规划,虽未成事,但饱含了专业水平和全局观念。

这就是苏轼,有着百姓情怀的水利专家,中国首批“历史治水名人”实至名归。

新闻推荐

驻村8年的第一书记

北海日报记者罗伟驻村扶贫8年多,有着23年党龄的何远芳,一路走来,虔诚而又执着。合浦县曲樟乡中城村,地处偏远,是自治区“十三...

合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浦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