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心中“第一”的书记 记合浦县沙岗镇太平岭村第一书记陈杏

北海日报 2019-09-30 11:39 大字

陈杏(右一)在脱贫户家中跟进了解情况。 方晓淦 摄从事了大半辈子教育事业的陈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被派到基层去开展扶贫工作。但他想,既然来了,那就把工作做好,至少得改变这个村的“穷样子”。于是,2016年12月,陈杏离开学校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合浦县沙岗镇太平岭村,正式踏上扶贫之路。

产业发展经济

这村子是真穷,都2016年了,村子还没有水泥路,没有路灯,连自来水都没有,这让来自城市的陈杏颇感意外。

陈杏一“把脉”,这穷根出在产业身上。

原来,太平岭村的主要产业是种植甘蔗和木薯,这两种作物种起来容易,可附加值太低,一亩甘蔗收入还不到3000元。可村民的种植习惯摆在那,陈杏让大家改种收入更高的豆角和红薯,却没人愿意付诸行动。

“你们真愿意这么穷下去吗?就不想勤劳致富,尽快脱贫吗?”陈杏恨铁不成钢的一声吼,吼醒了昏昏沉沉的贫困户,王瑞珊、潘荫逊等人猛然醒悟,决定跟着第一书记干出一番大事,于是,轰轰烈烈的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在太平岭村的耕地上如火如荼地铺开了。

3年过去,太平岭村的贫困户们纷纷为当年的决策点赞。王瑞珊家把3亩一年一季的甘蔗全部改种一年两季的豆角,每亩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高到6000多元,不但成功脱贫,还盖起了两层楼的新房,一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

教育斩断穷根

2016年第一次贫困户认定工作过后,全村一共有38户贫困户,其中12户因学致贫,占总数将近一半。教育工作者出身的陈杏深知,要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必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贫困子弟上得了学、读得起书、掌握技术,真正做到“读书改变命运”。

背靠北海职业学院这棵“大树”,陈杏充分发挥学院的教育资源优势,把太平岭村的教育事业搞得有声有色:太平岭小学的老师没有办公电脑,他就推动学院出资捐赠;太平岭小学缺图音体老师,他就推动学院派出专业老师进行培训,送教到村;村民陈河潮的女儿缺少高一数学和物理课本,他连夜赶回市区找同学借课本,次日一早把课本送到孩子手上;为避免贫困户因学致贫,他推动学院为6名在本院就读的学生减免食宿费……

以前村里的孩子除非中考成绩非常好,上了公费高中,要不初中一毕业就跟村里人出去打工。2017年以来,在陈杏的带动下,村民渐渐树立起尊师重教的理念,只要孩子愿意读书,攻坚克难也要供孩子上学。

贫困户庞家凤的女儿黄思梅通过自身努力,成功拿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全科教师定向培养的面试通知书,这个专业就读免费,就业有编有岗,是庞家凤一家实现真正脱贫的希望,然而一家人却被面试的交通费、考试费和食宿费难倒了。陈杏了解情况后,果断自掏腰包资助黄思梅参加面试,让她成功圆了大学梦。

贫困子弟黄华章考上百色学院后,成绩出色的他有希望继续考研,但考虑到家中经济困难,他一度想过放弃考研,先就业养家。陈杏得知后,立即找到黄华章说:“家里有我,你放心考研,放手拼搏。”在陈杏的鼓励下,黄华章成功考研,成为村里第一个研究生。

过去3年里,在陈杏“教育扶贫”的推动下,太平岭村有6个孩子考上大学,其中1名考上研究生,1名考上重点大学;3名考上重点高中,4名考上中职院校。

村庄面貌一新

曾经的太平岭村,穷根盘结,暮气沉沉;如今的太平岭村,欣欣向荣,充满朝气。

从没有硬底化村道,到如今33公里的硬底化村道;从晚上两眼一抹黑,到如今13个自然村装上路灯;生活用水从肩挑背扛,到如今27个自然村全部通上自来水……扶贫工作给太平岭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年前的38户贫困户,如今已有35户成功脱贫,大家都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跟着陈杏走在乡道上,几乎每个路过的村民都会喊上一声:“陈老师!”

看到记者在采访,村民黄桂兰专门走过来,伸出大拇指说:“陈书记是第一书记,是我们村民心目中‘第一’的书记。”

凭着出色的工作成绩,陈杏被自治区授予“全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并将代表北海前往南宁参加全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代表座谈会。

“看着太平岭村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推动和我的努力下,渐渐走出贫困的阴影,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变好,我心里非常高兴。”陈杏感慨地说,“这辈子能亲身参与到脱贫攻坚这项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工程中,亲手带领贫困户们脱贫,我非常自豪,我的工作很有意义。”

新闻推荐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本报讯(记者邱小丽通讯员叶雅倩)为帮助孩子们培养阅读兴趣,让孩子们懂得知识使人进步的道理。9月18日,北海市妇联采取文化教...

合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