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城市 水到街成
今日水街。宋延康摄
一
南宁是一座水边城市。母亲河邕江是珠江水系西江干流中部的一段,在左江、右江交汇处往东下游延伸,长度为100公里左右。南宁地处邕江中段,在“三江口”下游20多公里处。依据这个优越的水上便利环境,南宁市成了在广西的西江水系区域中,东达穗港澳等城市,西至桂西北及云、贵腹地,南下可至合浦、徐闻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口,乃至越南境内,这样一个重要的商埠重镇。
这种集传统农耕生活的淡泊恬静和水上运输贸易的繁茂张扬于一体的社会形态,造就了南宁民众普遍的既固守传统,又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南宁最古老的街道“水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象征。
二
水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命脉所在。
水是很重要的。
所有的城市,在最初缘起的时候,几乎是毫无例外地选择在水边安营扎寨。
即便是游牧民族、马背民族,也一定是“逐水而居”。
但在记忆和印象中,尚未听说过中国有哪个稍微有点人口规模的城市,会有一条以“水”为名字的街道。
——而南宁就有“水街”。
三
中国岭南地区,估计自北宋仁宗年间起,就形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约定俗成的民众认同,即不论在哪个城市,做生意都喜欢“扎堆”,也就是讲究“成行成市”。
一旦哪条街道成了气候,那条街道就会被民众以相应行业命名,成为本土民众的俗称,并有别于官方正式的街道命名——从事布匹买卖的称“布匹街”;卖家具的叫“木工行”;干古玩的叫“身家巷”;做餐饮的叫“食街”;卖干货的叫“干杂行”;做期货贸易、转手买卖或坐地行商的叫“平码行”;铁匠铺很多就叫“打铁街”;等等,以此类推。
这样的街道俗称,“俗”到什么程度,举个南宁的例子就明白了:至今靠近江边的民生码头旁,与新华街成丁字型的一条长不足500米的街道,现在称为“当阳街”;而在民国初期,这里是专为本市及周边县乡民众供应禽畜肉类食品的露天屠宰一条街;所屠宰之品种亦能供应客货行船冷藏肉类食品所需;又因屠宰之家禽肉畜中以本地中小体型山羊为主,故民众便顺理成章地称之为“汤羊街”——“汤”者,亦有人写成当然的“当”再加右边一个利刀旁,这在岭南的中原古汉语(尤其是粤语)中是“屠宰”的意思。
另外,羊肉温补,益气不燥,极适合处于亚热带区域的本土民众饮食所需——近水楼台先得月,清汤羊肉味极鲜美,为我所欲,本土粤菜亦极讲究食材之选择,故喜新鲜肉食的民众都很乐意在此就地摆开街边小宴,此为当时街市一风景,亦与“汤羊”之街名内涵相吻合。
美食需有佐餐物,佐餐之物首选是酒,自然免不了有“喝高”之人,“喝高”了就难免呕吐,久而久之,民众便将“呕吐”也冠以“汤羊”之名——这个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俗语,如今在说粤语的南宁市民群体中,仍在普遍使用。
四
以行业作为街巷俗称,内容直白,自然、简约、易记,很符合岭南民众的务实性格。但以“水”为街道名称的,似乎没有;连同样亲水的珠江水系上的岭南城市,如广州、梧州等,也都没有——南宁的“水街”,看来是个特例。
“水街”之于南宁人民而言,说是“永远的牵挂”,一点也不为过。
事实上,在南宁市还没有成为一个像样的城市之前,“水街”就已经存在了。
“水街”的位置,在如今南宁邕江北岸从民生码头到大坑口一带,距离江边不足三十米,洪水来临时还常常被淹——这里正是南宁古代先民最早聚集、比邻而居的地段。直至民国初期,街道仍长不过500多米,宽不过七八米,地面上铺就的全是长条形青石板。
因为临水而居,也因为水上运输贸易的繁忙所导致的谋生所需,街道两旁住家全是自建房屋,货栈、客栈、商铺、酒楼和茶馆,鳞次栉比,一应俱全;而生活用水,则全部直接取自邕江——当时江水之清澈,可想而知。
有的临江住家生意做大了,干脆自家出资自建私人码头,专事接货、运货及散货,是岭南水上贸易通道典型的“前店后场”的格局。
自清末民国初年起,南宁市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居民日渐增多,生活用水的需求量也在扩大——当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供水系统——于是,便逐渐衍生出了专门替市区内各家各户从邕江取水供给的职业——“吃水行”。
新闻推荐
杨斌到乡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林启波摄本报讯8月28日,合浦县委书记杨斌到西场镇开展脱贫攻坚调研督导工作,与乡村干部、驻...
合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