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确保“占补平衡” 让工业有宝地农业有良田

北海日报 2019-01-30 10:00 大字

一片片规整的农田四周串联着乡间小道,每一片农田里种满了农作物,零星的黄泥色点缀着农田的绿色;村民在田间耕作收番薯,小孩在一旁嬉戏打闹……近日,记者在铁山港区南康镇大伞塘村看到了这样一幕景象。据了解,这是南康镇大伞塘村田园综合体生态土地整治项目的一处风景,也是北海市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十七年用心探索惠民生

土地整治,是指对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对宜农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垦,对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进行恢复利用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

自2002年开始,北海市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当时,由北海市国土资源局下属北海市地产开发公司组织实施了北海市的第1个土地开垦项目。2006年,北海市土地整理中心成立,负责组织开展北海市土地整治工作。

现阶段的土地整治,大致可划分为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开垦、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小块并大块”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个类型。

截至2018年底,北海市共实施了110个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规模约6.5万公顷,补充耕地4900多公顷,投入资金15亿元。其中,受益人口达到全市农村人口的一半左右。在整治的人均比例上,北海市在全广西名列前茅。

“占补平衡”满足发展需求

北海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大量项目落户北海,用地需求越来越大,耕地占补平衡压力也随之增大。

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4900多公顷,完成了补充耕地约束性指标,实现“占补平衡”,有效保障了全市各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及时到位。特别是为北海市铁路扩能、高速公路建设及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项目、林浆纸项目、诚德新材料项目、电子产业、北部湾(合浦)林产循环经济产业等自治区、市级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其中,2016年和2017年,全市建设用地报批涉及新增建设用地576.1公顷,其中需补充耕地面积为277.9公顷。为确保项目建设用地报批顺利实施,北海市通过土地整治新增和实施未利用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的新增开发,实现补充耕地585.6公顷;通过对现有耕地实施土地平整和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实现提质改造(旱改水)面积250.6公顷。不仅保证了当年各项目建设,而且为今后建设用地报批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准备。

两大成功案例“催人奋进”

北海市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2014年5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财政厅批复实施合浦县整县二期土地整治项目重大工程下达项目资金8.67亿元,是自治区整县推进土地整治投资最大的县。项目共53个子项目,总建设规模4.48万公顷,投资额8.67亿元,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2016年底,53个子项目全部完成工程建设。

该项目共完成灌排渠道1074.93公里,灌溉面积由原来的60.6%提高到85.68%,建成硬化道路965.15公里,进一步改善了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新增耕地面积111.49公顷,建成高标准农田49.5万亩,耕地质量提升1至2个等别,年粮食总产量可增加3.25万吨,耕地产值每亩提高约200元,农民年人均增收115元。

2018年4月,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同意实施的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大伞塘村田园综合体生态土地整治项目,是全区首批3个生态型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之一。项目由自治区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建设,在2018年11月开工,预计2020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儒春田园综合体项目作为大伞塘村田园综合体生态土地整治项目中最具亮点的一部分,总实施面积约657公顷,首期配套建设的生态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面积为199.99公顷,涉及2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约5600名村民。项目预算总投资1200万元,建成后年增收益可达126.08万元,人均收入可提高225元。在整个儒春田园综合体范畴内,目前已完成1560亩土地平整、14.2公里景观机耕道路路基、17.7公里景观机耕道路路面;改造生态净化池2座约40亩;完成旱地提质改造600多亩、种植富硒有机水稻约500亩;种植风景林400多亩、果林约500亩;初步建成80亩的龙虾稻田混养试验基地;正在建设现代特色观光产业大棚200亩。

下一步,市国土资源局将把土地整治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助推行业扶贫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重点推进全市土地整治工作。

新闻推荐

县领导到白沙、廉州等乡镇调研慰问 为2019年工作把准脉

本报讯(通讯员王健蔡琮徽)1月15日,合浦县委书记杨斌到白沙、廉州等乡镇就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工作开展调研,并慰问贫困户。...

合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浦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