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入九趣味长

咸阳日报 2019-01-02 16:00 大字

□任崇喜

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天文学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

元朝时尹志平所作《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民间有句俗语:“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就数“九”了。

把冬至作为“入九”的开始,与《易》有关。由于冬至夜子时“一阳来复”,又因复卦之初爻(阳爻)称之为“初九”,故而便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

《清嘉录》里的《九九歌》颇为有趣:“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苍蝇躲屋栨;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虼蚤出。”这八十一天的过程,古人称为“复阳”,即阳气逐渐回复,慢慢变暖。但对于穷苦人来说,则是饥寒交迫、度日如年。清人释函可在《至日》诗中写道:“去年今日身栖雪,今年依然雪裹身。岁岁尽传阳已复,何曾一线及流民?”

为消除这一段漫长日子的寂寞和寒冷,从明代开始,出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梅花图、文字、圆圈、方孔钱等形式。文字的《九九消寒图》,是在一张印好的九个双钩字上描红,这九个字通常是“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等,双钩成幅,每句九字,每字繁体皆为九划,九字共八十一划,每日用红笔描一划。画圆圈的《九九消寒图》,即“自冬至起,日作一圈,上阴下阳,左风右雨,雪当中”。同时大多配有一副对联,如:“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门外草青青”或“淡墨空钩写一枝,消寒日日染胭脂;待看降雪枝头满,便是春风入户时”,表达了人们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深受文人们的喜爱。

文人雅士的《九九消寒图》则多是梅花瓣。“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梅花在纸上,梅花在院里,涂涂抹抹中,花开花落,冬尽春来。

清人孙雄记述了这一清雅文事:“素梅一瓣染成朱,画出清寒九九图。过客光阴如箭镞,挥戈回日费工夫。”讲究的香艳闺阁里的佳人,当窗贴梅,捉胭脂画圈,画至八十一圈,杏枝就放花了,所谓“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在中唐蜀中官妓薛涛留下的九十一首诗中,有一首六言诗《咏八十一颗》:“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圆珰。开时九九知数,见处双双颉颃。”曾经如一个谜团,诱惑着众多学者,作出各种各样的推测。有人从民俗入手,由“一九”到“九九”的乘积,断定薛涛咏赞的正是《九九消寒图》。

冬至这天,文人骚客要举行酒会,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更有风雅的文人作九体对联消寒,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若为“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则对为“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既消磨了时光,又娱乐了身心,实为至雅的事情。

与《九九消寒图》同源共生的是“数九谣”,上千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晚清以来,《九九消寒图》渐次消泯,但“数九谣”依然活跃在民间,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每逢“数九”,孩子们一面踩着河面上的冰凌,一面朗声高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杏花开。九九燕子来。九九又九九,黄牛遍地走……”那是种憧憬中的惬意,在最严寒的冬日,胸中恰恰装着一个春天。(B)(13)

新闻推荐

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成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李俊)记者于2018年北海市“扫黄打非”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北海市“扫黄打非”工作多措并举,“扫黄打非”进...

合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