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而行四十年

北海日报 2018-11-21 10:20 大字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第二年,我从乡村小学考上了公馆中学。对我来说,那是一件大事。一个农村孩子,熬几年就可以参加高考了,而高考是那个时候乡下孩子跳出农门、走进城里的唯一途径。那时候,“吃米”(指非农业户口)的人让人羡慕。高考,来得正是时候,是每一位农村学子通过自身努力可以争取到的机会。

1984年,我成了挤高考独木桥的幸运儿,考上了广西民族学院。如果说,我能考上镇上的中学,心里有一股子得意的话,那么,能够考上省城大学,则是抑制不住自豪了。那是一种像啤酒泡泡那样尽情尽兴地外冒的自豪。家里为此给我举行了隆重的庆贺仪式,在村庄的禾堂里放了一场电影,以酬谢四方乡邻。

1988年,我从广西民族学院毕业,分配回到家乡合浦县城工作。8月初,报到上班,单位是县委下属的一个小机构。此单位,编制才七个人,按父亲说的话,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好好工作吧。我愉快地去上班了。我将单位里里外外打量了一番:楼房老旧,房间逼仄,七个人挤在一间房子里办公,有一股抱团取暖的意味。既来之,则安之。工作为重吧,我自我安慰。

初次发薪水的日子,我从财务人员手里领到了一个薄薄的旧信封,里面是114块钱,一个半月的薪水(先前报到时的半个月算进去)。上学的最后一年,物价上涨了,我每月的生活费达到了七八十元。换句话说,我一个月辛苦挣来的工资,还没及读书时的用度,我的老天啊!那个信封被我卷起来,作铅笔状,又把它捋平,如此反复。我的目光,最后落在皱巴巴的信封右下角,鲜红的印刷体是单位的名称,下面是单位小字体的地址。这,是我在合浦的坐标。如今,我仍然居住在这里,名称变换过几次了,但坐标没变。

为了能顺利接收零零星星的样报、样刊以及快递,我有时候会填写新的单位地址,有时候则按原址投寄。每每收到那些意料之中或者意料之外的物件时,心里的寂寞会因此减少一点点。

单位大院西面的围墙之外是一座老建筑——槐园,那时没人管理,破破烂烂的。我没兴趣进槐园玩,但其边上的西门江倒是经常去走一走。那时候的西门江,水流还是清澈的,再往前几年,沿岸的居民还在江边洗菜淘米,挑水回家饮用,一派枕水人家的风情。可惜,慢慢地,生活污水便弄脏了它。我一直想多体察一些西门江边的居民生活,以便写一写这些枕水人家的过往与腔调,却因为这一江流水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至今不愿意动笔,想来甚憾。

1999年前后,单位大院里的一些主要机关,接踵搬迁新址,我们几个没钱盖办公楼的小单位继续留驻,我的坐标还是没变。

新千年,合浦县城大开发,新修了廉州大道、金鸡大道、迎宾大道、还珠南路等一系列骨干道路,县城面积不断扩展。两年后,我所在的单位也搬迁了,迁到还珠宾馆内的一幢旧楼——文物单位“德国楼”。原单位大院,从中间开了一条新大道——还珠大道西延长线,“版图”缩减了一半,变成了住宅小区。而我,还是居住在这里。

2007年,组织上把我从原单位调到了另一单位,继续干业务工作。换了新的工作环境,寂寞与压抑有所缓解。

县城像发育期的少年,噌噌蹿个儿,呼呼长大了。西门江边老城区进行了部分改造,江边铺上了石板路,安装了石桩护栏,城市意味浓了。晚饭后,我以中年人的姿态,去追着老年人的步伐,在石板路上散步健身去了。

一个坐标,三十年间,已经华丽转身,像时髦姑娘,一天变出一个新花样来,惊艳人眼,有点美不胜收了。变化的不仅仅是坐标,还有胯下的坐骑。

1988年我刚刚上班时,单位调配一辆自行车给我,方便下乡。彼时,除了单位的业务工作,我们还要配合完成诸如春耕生产、夏季双抢、计划生育、秋季收粮、冬修水利、社会治安、私炮整治、征地拆迁、修复海堤等工作。单位里数我年轻,每每都是我下去干这些工作。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嘎嘎作响的28吋自行车,陪我到过数不清的村庄。

那时候,小轿车是没有的,只有县里的两辆北京牌吉普车。1990年,看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我才第一次知道有桑塔纳牌子的轿车。而单位大院里,到1992年,才有进口的本田小轿车。当然,我是没有机会坐上那些先进漂亮的轿车的。到1994年初,我被安排下乡参加计划生育工作队,才有机会坐上了公家的轿车。那是一辆别的单位的车,已经接近报废期。我坐在车里,用“刘姥姥进大观园”形容一点不为过。我左摸摸,右弄弄,那奇异的表情,连司机小周师傅都看不下去了:“您第一次坐小汽车?”我无厘头回了一句:“这视觉怎么跟坐我们乡下的平板车差不多?”弄得小周师傅哭笑不得。

我学龄期就开始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插秧、收割、种菜、下肥、除草、放牛,都熟练。1980年,我家开始有了一辆平板车,俗称胶轮车。寒暑假我帮家里干农活,拉粪、收割都用得上平板车。每次大哥拉着平板车出工时,我就坐在上面,有点“御风而行”的样子。平板车跟小汽车的乘坐高度差不多,所以我一坐上小汽车,就想到了干农活时的平板车。相对而言,“御风而行”唯有小汽车才行,它的速度才让人体会到什么叫动感。

2016年,我的小孩大学毕业了,我们减缓了经济压力之后,也跟风购买了一辆大众速腾小汽车。这是我无法想象的,从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开上自己专属的小汽车。开车回乡下老家,还专门找阴凉的屋檐、大树底下停靠。家里那辆平板车呢?我问过老母亲,母亲说,早劈了当柴火了。时光掩埋了多少的过往记忆!时至今日,我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肚腩一天天鼓起来,小汽车开多了也不好,早晚间得去运动。于是我又买了一辆捷安特牌自行车,每天骑着它,在小城的道路上奋勇向前,非弄出一身汗挥霍掉多余的能量不可。

不论是速腾小汽车,还是捷安特自行车,带给我的都是快捷的感觉,当然,还有个人专属的自豪感。除了专属坐骑,远距离出行,我一般会选择火车以及现在的动车。

去年三月三假期,我去了江西婺源旅游,只用几分钟用手机在网上订的票,再到车站打票即可,比以前方便多了。于是想起1988年底,我第一次出差桂林参加培训班。先是托南宁的同学帮买火车票,他排了三天的队才帮我买到了票,而且还是站票。一路上站着、蹲着,最后干脆坐在过道上,很狼狈。

40年,说来话长,却又弹指一挥间。对我来说,整个世界似换了人间,坐标没有变,坐标名称变了;我的坐骑变了,但我追风的夙愿没有变。

新闻推荐

合浦县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72次会议召开

本报讯(通讯员林启波罗宗恒)11月14日,合浦县委书记杨斌主持召开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72次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会议指出...

合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