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间民俗的文化艺术 “合浦公馆木鱼” 本报记者 姚浩燕 通讯员 廖烈锋

北海日报 2018-10-23 11:14 大字

在合浦,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合浦公馆木鱼”。

“合浦公馆木鱼”(又名“牡丹花”“金牡丹女”“金牡丹”)是用客家话说唱的一中曲艺形式,流传于合浦县公馆、闸口、曲樟、白沙一带客家人聚居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2012年5月被列入广西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合浦公馆木鱼”的基本乐句源于原始的“金牡丹”曲调。“金牡丹”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下两句的前半段无固定的曲谱,遵循方言歌“问字要音”的法则,按唱词文字的客家话读音配谱。传唱至今的“合浦公馆木鱼”已经不再局限于“牡丹花”这个单一的曲式,而是将木鱼调、客家山歌、快板、道白穿插运用于整个表演之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公馆木鱼作为说唱曲艺的曲调唱腔。

由于歌词与曲调采用“吻合型”的方式,字音结合非常紧密,与自然语言表达方式十分相近,所以很适合说唱曲艺的行腔要求,往往都能收到唱者流畅自然、声情并茂,听者通晓明白、心生共鸣的艺术效果。因客家话具有良好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公馆木鱼”在说唱过程中始终体现鲜明的客家文化色彩。具有中国诗性思维的民族文化传统,以歌代言,以诗表意。充分体现曲艺表演的便利性、灵活性。

“合浦公馆木鱼”目前已传至第四代。廖烈莲是合浦县公馆镇人,公馆木鱼第四代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广西戏剧家协会会员、广西曲艺家协会会员、北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合浦金牡丹艺术团团长。廖烈莲自幼跟随父母亲学唱“公馆木鱼”(其父廖梓材先生为公馆木鱼第三代传承人),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了编写“公馆木鱼”曲调,在各类文艺汇演或获得中表演,多次获得各种奖项。2011年12月,她担任“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北海北部湾艺术节”总导演,并主演自编的“公馆木鱼”等客家节目,受到专家和群众赞扬和好评。为保护、传承、利用“公馆木鱼”这个不可多得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廖烈莲筹建成立了“公馆木鱼”传承基地。

新闻推荐

开展调研视察活动

本报讯日前,北海市组织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基层一线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活动,推动党代表任期制实施,切实保障党代表的知情权、参与...

合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