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沙蟹汁豆角”上名菜榜

北海日报 2018-10-12 11:51 大字

期待北海多一些“沙蟹汁豆角”之类的“土嘢”能够上榜成名,更期待成名了的那些“下里巴人”菜肴,能够继续保持价格上“亲民”“接地气”的禀赋,不因“成名”而淡出平民百姓的餐桌。

据《北海晚报》报道,9月中旬,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2018向世界发布‘中国菜\’活动暨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主题名宴发布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会上,广西“桂菜”作为正式认定的地域菜系,列入“中国菜”大家庭范畴。同时,评选出广西10道经典名菜、10大主题名宴。而作为北海历史悠久的本土特色菜肴,“沙蟹汁豆角”强势跻身“广西十大经典名菜”名单,为北海本土特色菜肴争得了荣誉。

“桂菜”始于秦汉,兴于宋、元,盛于当今,不仅承接了自秦汉两晋、南北朝到隋朝、中原人南迁岭南的饮食风尚,还获得了北宋末年逃难中流传到广西的宫廷烹调技艺,明清时期随外省入桂官员的官府厨艺,以及抗战中期桂北成为大后方,大江南北的文化名流、富商巨贾纷纷南下,随各地名流显贵入桂的国内各种地方特色菜烹饪技艺也给广西传统的烹饪技艺一个博采众长的机遇。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北海市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来,“桂菜”的佼佼者北海美食如海纳百川南北汇集,且不断推陈出新,美味菜肴众矣!作为北海有名特产之一的沙蟹汁,深受北海人喜爱,是一家喻户晓的“土嘢”。植根于北海城乡、受众广泛的“沙蟹汁豆角”,入选“广西十大经典名菜”,成了“食在北海”的新近形象代言,将会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把一瓶瓶的“沙蟹汁”当作手信,把“北海”捎带回去;或者在大排档、餐馆大快朵颐这道名菜。

近年来,北海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相关行业,力挺本地特产扩大影响、提质成名,成果斐然。先后有“北海生蚝”“北海沙虫”“合浦大月饼”等本地货,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殊荣,有力地扩大了北海知名度和提升了北海影响力,对促进北海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真是可喜可贺,也值得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然而,纵观这些成名、“开光”、“加持”了的“北海嘢”,它们或价格不菲,身家高贵,让来北海的外地游客“看的多,买的少”,想“亲近”不易。或因需要生鲜冰冻保质,“嫁妆”过重,携带不便,且食用期短,导致“爱你也不易”。笔者私下以为,这些“成名”了的“北海嘢”,都很“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当然很需要,但“下里巴人”也不能或缺。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之所以能够得到推广、传衍、做大,成为各自所在城市的饮食代言,是因为这些粉们价廉物美、亲民、接地气。时代在变,人的口味在变,生活方式更是多样化。

沙蟹汁是广西北海著名特产之一,广受当地人喜爱。经央视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吸引世人关注。该节目中还特别提到了北海特色菜肴“沙蟹汁焖豆角”的制作。如今,“沙蟹汁焖豆角”已成为外地游客到北海旅游必点的美食菜肴。期待北海多一些“沙蟹汁豆角”之类的“土嘢”能够上榜成名,更期待成名了的那些“下里巴人”菜肴,能够继续保持价格上“亲民”“接地气”的禀赋,不因“成名”而淡出平民百姓的餐桌,甚至远离百姓人家的烟火味,让老百姓反而无法“亲近”。

新闻推荐

七星江桥实现通车

图为实现通车的七星江桥。陆威摄本报讯(记者陆威)日前,记者从市城投公司获悉,位于南珠大道至209国道的七星江桥实现通车,解决...

合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浦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