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悬赏“缉拿”锥蝽虫 每只20元长得有点像“臭屁虫”,爱吸脊椎动物的血

南国今报 2018-07-17 18:04 大字

锥蝽虫。自治区疾控中心供图 被锥蝽虫叮咬过的手臂。自治区疾控中心供图

今报记者雷倩倩

近日,一则关于锥蝽虫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并引发关注。该网文称,一种名为锥蝽的小虫会传播“新型艾滋病”,目前广州正以每只8元的赏金“捉拿”这种小虫。近日,自治区疾控中心也接到数起针对锥蝽虫的健康咨询电话。这种小虫究竟是何物种?真有那么可怕吗?

1

锥蝽虫究竟是什么虫?

7月16日,自治区疾控中心召开媒体采访会,对这种被“通缉”的小虫子做了一次科普。

据自治区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制所所长杨益超介绍,目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要热带病相关入侵媒介生物及其病源的动态分布与资源库建设”课题正在研究当中,锥蝽虫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项目。全国多个省份参与了该课题研究,广西、广东都在其中。这也是广州发赏金“捉拿”锥蝽虫的原因。

早在2016年,自治区疾控中心已在小范围内发布了“悬赏榜”,寻找广西锥蝽虫。从目前搜集到的虫体看,在南宁、玉林、钦州、北海、合浦、宁明等地均有锥蝽虫的身影。广西的锥蝽虫为红带锥蝽,这种看似有些像“臭屁虫”的小虫子,成虫体长约2.5厘米,略呈椭圆形,色黑或暗褐,胸、翅及腹侧缘有红斑或黄斑。头部前有刺吸式口器,摄食时伸长,可直接刺破皮下血管吸血。

杨益超说,锥蝽虫爱吸一些脊椎动物的血,尤其是哺乳动物,人自然也不能幸免。并且它喜欢挑皮肤薄嫩的地方下嘴,例如眼睑、面部和嘴唇等部位,因此锥蝽虫又有“接吻虫”的名号。

2

国内尚无美洲锥虫病输入性病例

据了解,广州疾控部门发布抓虫悬赏令后,广西也有市民关注到此事。目前,自治区疾控中心已接到约十起关于该虫的健康咨询电话,其中还发现了被叮咬的病例。

自治区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制所石云良博士介绍说,此前一名居住在南宁市五一路一带的市民睡着时,被锥蝽虫叮咬手臂。通常,被叮咬后表现症状为一系列过敏反应,如局部红肿、发胀,出现斑块,被叮咬处感到疼痛等。

那么,锥蝽虫是否真的会传染“新型艾滋病”呢?石云良解释说,锥蝽虫本身没有致命毒性,但由于它的“饮食习惯”,会让它成为病源的传播媒介,传染一些疾病。最近网上所说的“新型艾滋病”实际是美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此前主要流行于中、南美洲。锥虫是一种寄生虫,就像蚊子体内的疟原虫可以让人得上疟疾一样,锥蝽虫吸食了带有锥虫宿主的血液后,再叮咬人类,锥虫病便会传播。

美洲锥虫病之所以被称为“新型艾滋病”,是由于它难于被检测出来,并且潜伏期很长,治疗难度很大。该病目前没有可预防的疫苗或药物,其潜伏隐匿期可长达20年至30年,到发现时,患者通常已病入膏肓。不同的是,艾滋病是属于病毒传播,患者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后死亡;美洲锥虫病的病原是寄生虫,病原入侵人体后,造成心脏、肠道等消化脏器受损,不可逆转,很难治愈。

石云良表示,根据已有记录,美洲锥虫病在拉美地区发病最为严重,随着交通便利化,该病正在扩散,中国邻近的日本、韩国已有病例。但市民无需恐慌,目前中国尚未发现该类输入性病例。

3

捕虫悬赏令到9月底截止

杨益超表示,锥虫病传染源若输入,极有可能造成本地传播。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正是为了了解锥蝽虫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早制定相应措施,争取将危害降到最低。

据了解,广西对锥蝽虫的“悬赏”仍在进行。杨益超表示,已发现的锥蝽虫最喜欢躲在木头密集堆放的地方,比如旧木屋、农家柴火堆。此外,饲养家禽的场所,如鸡鸭笼也曾发现过锥蝽虫。锥蝽虫喜阴凉,常藏身于房屋瓦片下、墙角里。锥蝽虫爱晚间活动,广西的5月至11月是它们的活跃期。锥蝽虫不仅在农村乡野出现,在城市里也曾发现。市民若看到锥蝽虫,可用矿泉水瓶子装起来,戳几个小孔供其呼吸,记录下捕捉时间和地点,然后联系自治区疾控中心“领赏”。

据了解,对锥蝽虫的“悬赏”至9月底截止。捉获锥蝽虫的市民可获20元/只的奖励。同一人在同一地点捕获的锥蝽虫最多可有5只获得奖励,即最高可获100元。

杨益超提醒市民,在“捉拿”锥蝽虫时,要做好防护,不要被虫叮咬。公众也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若被锥蝽虫叮咬,应立即到医院就医检查,不要拖延。

新闻推荐

2018“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合浦站开赛 近5000人竞跑“千年古郡”

在“亚洲飞人”劳义领跑下,选手们竞相起跑。南国早报记者彭庆摄南国早报合浦讯(记者彭庆)7月15日上午,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合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浦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