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州万州不如郁林州 城说玉林

玉林晚报 2017-12-08 11:12 大字

通幽古巷似乎在诉说着"千州万州不如郁林州"的繁华往昔历经风雨洗礼,旧城墙砖尽显沧桑。光绪版"郁林州城内图"。光绪版"郁林州城外图"。玉林旧城远景。探访了绿杨妈祖庙和竹美村妈祖庙,在玉林城边绕行数日之后,“玉林海丝路”采访步伐终于踏入玉林城了。

“玉林是‘海丝路\’通往内地的重要节点。”广西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研究员对玉林在“海丝路”上的地位予以高度评价。

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将郁林州的州府落户于今址,结束了郁林郡的治所、属地自西汉至宋初长达千年间“递改迭迁、此割彼属”的历史,作为千年古州、岭南都会以及“海丝路”上重要节点的玉林,曾书写了怎样的辉煌?

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但毁于1939年的玉林古城墙,成为采访组此次探访的第一站。于是,我们沿着古人进城的路线,离开竹美村妈祖庙,自南桥上跨江而过,从大南路走进千年古城——玉林。

“海丝路”孕育了玉林城

玉林因何而来?号称千年古州,其实正是“玉林海丝路”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是“海丝路”孕育了玉林城,玉林城也见证了“海丝路”的辉煌。

在玉林建城之前,从汉代的郁林郡到唐宋时期的郁林州,其治所一直在今贵港、兴业等地转换。

玉林的地理位置在因南流江而成的广西最大的一片三角洲——南流江三角洲上游,背靠大容山,左依云开山脉,右拢六万大山,因此,玉林盆地实为连接两江水路交通乃至连通湘桂水路与北部湾地区的重要纽带。

随着内地与海外贸易往来的增多,南流江、北流江与玉林盆地作为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河段和腹地的作用日趋明显。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郁林州筑州城于此,玉林就成为纵贯湘桂南北水路交通的中转站和桂东南物资集散中心,逐渐实现从小到大、从边缘到中心的转变。

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重修郁林州城记》对郁林州城的形势和地位作了这样的评价:“郁

林为州,由岭以南亦一都会。南连雷化,至于琼管;西接廉钦,达于横山;为海道之蔽翼,桂林之藩篱也。地平广而无险,水纡回而不深。况盐利所在,舟车之会,巨商富贾于此聚居。所赖以固者,城池而已。”

在这“地平广而无险,水纡回而不深”的玉林盆地中建城的根据,除有利的地理形势之外,更重要的显然是符合交通地位的要求。按《重修郁林州城记》所述,当时的都会郁林州城已是南连雷州、化州、琼崖;西接廉州、钦州;以合浦为出海口,远至安南(当时

为越南李朝政权统治);北

通桂林的重要交通枢纽。可见,随着桂东南的开发,北流江与南流江水上交通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交通线的地位也进一步确

立。《钦州志》还详细记载了安南使者的归途:“安南入贡所过州县,差夫数百,多自静江(今桂林)水路至容州(今容县),又自北流遵陆一百二十里(按实调约60里)至郁林,自郁林州水路至廉州(今合浦)。”

宋代今桂东南以至南部沿海经济全面开发的形势,尤其南流江、北流江联水陆路的中转地位孕育了郁林城,并不断推动了它的兴起。其后历经元、明、清直至今日,

玉林成为桂东南区域长期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副其实的岭南都会,“千州万州不如郁林州”的民间谚语也由此传开。

古城墙砖蕴含郁林历史密码

在初冬暖阳照射下,为了寻找旧城墙、旧城墙砖,采访组穿过大南路,径直来到西街与人民中路之间的一条小巷子——双桂里。这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古街里巷,巷子两旁一间间老屋,还有偶尔出现的敞开的推笼门,都在诉说着曾经厚重的历史。只有静悄悄的民居里不时出现的三角梅花,还有远处传来的狗叫声,才让人感觉到些许生机。

在一栋老房子的屋檐下,年近八旬的周泽礼老人已等候多时。听说采访组想了解旧城墙历史,周泽礼兴奋地说:“前几日刚收到几块不

同历史时期的城墙砖,我拿出来让你们看看。”

相比普通用砖,这3块城墙砖明显是“大块头”,

也更厚实、坚硬。经“称量”,其中一块城墙砖长33厘米、宽17厘米、厚14厘米、重13公斤左右。上面的铭文显示,这3块城墙砖分别来自不同时期:“城砖”“同治十二年”“咸丰六年”。

古老的郁林城,原来就是由这些城墙砖一块块筑成的,当时郁林城规模与桂林王城齐名,傲视广西各地市。1939年,玉林古城墙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受日本侵略影响,当时国民党政府下令施行“拆城、减楼、毁路”等“焦土政策”,1939年7月玉林城墙被陆续拆除。从那以后,玉林其余的城墙也被一点点拆除,城墙砖几经风雨,几乎丢失殆尽。

收集这些砖块的周泽礼老人从由旧城墙砖砌成的这堵墙,积蓄了几百年的底气小就居住在西街附近,他见证了城墙砖如何一块块遗失。周泽礼说,多年前城墙砖到处都是,附近很多居民就拿来盖房子,后来房子拆了,一些城墙砖就不知去向,很可惜。

近些年来,周泽礼只要看到附近有拆建的老房子,都会去瞧瞧。看到有遗落的城墙砖,他会一块块收集起来。“这些旧城墙砖可都要保留下来,不能丢了,如果哪天要重修玉林老城墙,它们都能派上用场。”

周泽礼带着采访组走进他家对面的巷子。“这里有一间老房子,其中一堵墙是用城墙砖砌成的,当时建房人为节约成本,捡来散落的城墙砖盖了这间小屋。”

这是一堵10多米长的砖墙,高约3米。古老的墙砖被涂上黄褐色的墙灰砌成墙,整齐壮观。看着这堵墙,不禁唏嘘——玉林旧城墙,从雄伟到残破,再从残破到重现,历经风雨,几番悲喜,更显沧桑。

别小看这短短的一堵墙,它可是老玉林的底蕴,也积蓄了几百年的底气。

旧地图里藏尽繁华

从西街出来,步行几分钟就是解放路、玉州路等骑楼街一带。时至今日,这里的骑楼街依然是玉林最繁华的地带,人群来来往往、熙熙攘攘,从骑楼老建筑的历史沧桑中感受着玉林的历史。

通过“玉林海丝路”申遗办的黄老师,采访组找到了光绪版“郁林州城内图”和“郁林州城外图”,其详细展示了玉林老城内外的具体标志性建筑。

地图所显示的郁林城位置,大体在今日的玉州路和解放路骑楼街一带。从地图上可清晰看到,4扇城门4座楼的郁林城的雄伟与规模,特别是城内六街和城外十坊一一标识,可见当年玉林旧城的繁华。

郁林城的发展壮大是有迹可循的。从当初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建城时的“子城周2里80步”,到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增筑州外城,再到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重筑州城并开辟4扇城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扩建州城,长达640丈余(约2133米),使新旧两城方圆达2.4千米左右,城中除州署、州判署、学正署、守备署外,还设有税课局、厘金总局、盐商总埠等;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再次修建州城,城周长713丈1尺9寸、城高2丈2尺、墙厚1丈4尺,规模弘大的州城基本成型,城内遍布州府衙署、官商单位以及寺庙、庵、祠、亭、书院、书楼等。城开4门,城门外街圩拥围,特别是东、南、西边,分别是尽显岭南都会繁华的东圩、南圩、西街,屋宇贸然,街巷连片,整座古城内外宛如莲花一朵,以州城为蕊,四向为瓣,灿然绽放。

郁林城的不断发展壮大,是城市行政职能提高、人口增加、手工业与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与“玉林海丝路”发展紧密联系的。

仔细抚摸这幅200多年前的州城地图,夕阳正好映在斑驳的纸面上,这情景足以让人心醉。从这小小的地图看过去,仿佛能看穿千年古州玉林的前世今生。

新闻推荐

加快景区建设步伐 提升旅游环境品质 北海市9家旅游景区跻身国家AAA级行列

本报讯(记者肖正东姚浩燕)11月24日,经北海市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会议审定,正式批准合浦县曲樟客家土围城等9家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批准认定涠洲欢乐香蕉园休闲农庄为广西三星级乡村旅...

合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浦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