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强基固本”,才能让孩子远离欺凌

南国早报 2017-07-28 21:17 大字

本地关注

□广西龚文颖

合浦县一名14岁女生遭遇8人围殴欺凌,警方和校方及时处置,但忽略了对她的心理疏导,错过了心理治疗的最佳时间。近一个月,该女生出现拒绝饮食、精神恍惚甚至暴力行为。目前虽有义工参与心理疏导,但收效甚慢。而更实际的情况是,乡镇等基层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相当缺乏。(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15版)

遭遇校园欺凌已经令人痛心,更痛心的是当事女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从这个话题可以延伸出很多感慨和建议,但它们都有一个硬伤:事后才弥补,虽然亡羊补牢聊胜于无,但伤痕已很难抚平。有没有什么更实际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最大可能地远离校园欺凌?

作为常常为此牵肠挂肚的家长之一,笔者曾与从事青少年教育、心理咨询等职业的友人多次交流。即使不愿意承认,但“挑软柿子捏”是大多数施暴者选择欺凌对象的主要标准。“软”在哪里?一是地位不高,如成绩不拔尖、没有特长、体格弱小等;二是缺少朋友。

对抗校园欺凌,不能全靠学校、老师和警方。无论何时何校,都会有那么几个“小霸王”,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笔者综合与家长、专家的交流心得,家长最需要做的是:正确评估自己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基固本”,减少被欺凌的概率。

“强基固本”,第一点就是加强锻炼。这并不是指练功打架,而是无论孩子的学习任务如何繁重、家长如何忙碌,也要带他外出锻炼,例如参加跑步、球类、格斗类等运动。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强健体魄,受益一生;二是运动能锻炼孩子的毅力,增强自信。

第二点是掌握一种优势,可以是学习成绩拔尖,也可以是精通一门乐器、学一手好字画等。人类无论年龄长幼,对于掌握一种优势的同龄人多少都会尊重;此外,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信心、眼界、交际能力都有提升。

第三点是帮助孩子结交朋友,融入集体。许多校园欺凌事件中,受欺凌的对象自身较为孤单、软弱,缺乏呼救求助的勇气。这与孩子性格、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家长需要正视孩子的性格缺陷,引导和帮助他结交三五名同班好友,不仅能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影响,也能在受到欺凌时寻求援助。

“强基固本”,并不是向校园欺凌行为退让或示弱,它是一种更为积极、更有预见性的自我保护方式。教会孩子这些,比家长和学校严盯死守或事后愤怒悲叹,要有用得多。

新闻推荐

开展“两学一做”实践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何德树张晶晶)7月14日,合浦县委组织部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深入白沙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首先来到位于白沙镇宏德村的中共合浦中心县委领导机...

合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浦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