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撬动扶贫产业大发展

消费质量报 2021-04-16 00:54 大字

——走进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党支部天气渐暖,巴中市通江县迎来羊肚菌采摘期。头年10月至次年3月是银耳种植大棚的空闲期,今年在银耳产业园里,耳农们打好时间差把闲置大棚利用起来种植羊肚菌,发展“轮作”循环农业,让闲置耳堂充分发挥出良好经济效益。

近年来,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党支部紧紧围绕“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支部党建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带领农民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结合通江县银耳生产传统优势与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优势,以“党政发动、行业推动、企业带动、品牌拉动、科技促动”为目标,坚持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党建+产业”深化银耳发展

“2019年种植银耳2万斤棒,还养了30多只羊,家庭年总收入上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通江县陈河镇西浴溪村村民何仕海说,银耳科研所帮扶该村56户贫困户185人通过种植银耳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党支部重点以“三会一课”、专题会议、培训会、党建活动等为抓手,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品牌树在产业链”的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结合该所的扶贫帮扶和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等工作重点,加大理论联系实际,以驻村帮扶队、一对一结对帮扶、生产督查等多种形式,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把党支部打造成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2020年,该县段木银耳产量达390吨(干品),产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20%;木耳、香菇产量已分别达到60万斤、80万斤,产值实现了稳定增长。

“党建+科研”取得较大突破

银耳的增产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

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党支部汇聚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力量,把党员的精彩写在实验室、把论文写在耳棚、把成果展现在为农服务的效果上,把纪律挺在前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银耳科研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激发银耳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科技支撑基础。

2020年主推的打时间差,利用空闲耳堂种植羊肚菌的“银耳——羊肚菌”模式在全县推广,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每亩纯收入达40000元以上;与省农科院土肥所联合实施的《银耳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持进步三等奖;研制的《通江银耳等级规格》已于2020年9月正式发布实施;由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与省农科院土肥所联合起草的以通江银耳为特色的段木银耳国家标准《段木银耳耳棒生产规范》于2021年3月9日正式颁布(标准号:GB\T39922-2021);2020年,通江银耳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品牌价值评估中达到40.41亿元。白煌

新闻推荐

全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开设半小时“微党课”

全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开设半小时“微党课”3月31日,通江县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致敬革命...

通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