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年前的恐龙脚印 隐藏着大自然什么秘密?

四川日报 2020-12-18 06:31 大字

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首次发现恐龙足迹

巴中市通江县毛浴镇一个小山坡的石板上发现了疑似恐龙脚印,经过古生物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现场鉴定,这些脚印确系白垩纪早期恐龙足迹,距今约1.3亿年。这是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首次发现恐龙足迹。

留下脚印的恐龙连同那个远古时代,究竟是怎样的存在?透过1.3亿年的脚印,我们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寇敏芳

34处

●目前,全川共发现34处恐龙足迹化石点,分布在10个市(州)的16个县(区)

85%

●从地理分布上,四川盆地南部(乐山、自贡、内江、宜宾、泸州)与凉山州地区的恐龙足迹化石点最为丰富,分别有16处和13处,占全川恐龙足迹化石点的85%

独一无二

●地质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龙足迹化石涉及的地质时代连续而齐全,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各个时代的地层中均有发现,在我国独一无二

川内几处知名的大规模恐龙足迹化石群

1 峨眉川主恐龙足迹化石点

2 古蔺汉溪恐龙足迹化石点

3 资中金李井恐龙足迹化石点

4 昭觉三比罗嘎恐龙足迹化石点

恐龙脚印如何形成化石

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1.3亿年前的一天,风和日丽,一只恐龙从湿软的河滩地走过,留下了一串脚印。随后,太阳晒干了泥土,脚印像泥塑一样被封存下来。

此次发现恐龙脚印的地方,曾长期被当地群众用作天然晒坝。对于石板上的印记凹痕,当地村民并没有当回事儿,戏称,“只不过是当地道教名地鸡子顶山上的鸡留下的‘鸡脚印’。”

但成都5岁男孩杨哲睿来此地看望外公时,却不相信这个虚无缥缈的传说。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小朋友根据相关知识判断,“鸡的脚印不可能这么大”,坚持认为“这是恐龙脚印,还是兽脚类恐龙的脚印”。这一判断最终得到邢立达的证实。

这块20平方米大的大石板表面,共发现有5个足迹,初步判断系白垩纪早期恐龙,距今约1.3亿年。“这组足印为兽脚类,行迹清晰,步幅较大,说明行走速度相对较快。”邢立达介绍,足迹长约35厘米,每个足迹有3个趾,推测恐龙的体长有4米多。

这些脚印是如何形成的?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1.3亿年前的一天,风和日丽,一只恐龙从湿软的河滩地走过,留下了一串脚印。随后,太阳晒干了泥土,脚印像泥塑一样被封存下来。

但此时,这组脚印还只是“坯”,想要在1.3亿年后和人类见面,还需要借助地表的沉积物把自己“藏”起来,再“慢慢修炼”变成化石,等待后人揭开面纱。

古生物遗骸要变成化石其实很难,而脚印化石的形成更是非常不易——如果亿年前的地面太过干硬,恐龙走过后只能留下浅浅的印痕,足迹很快便消失了;然而如果地面过软,脚印又很快会被周围流动的泥沙埋没。只有在泥沙的温度、黏度、颗粒度都很合适的地面,恐龙足迹才可能被保留下来。而且,这些脚印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空气暴露,等留有痕迹的沉积物受到一定程度的“风干”后,再“及时”被之后的沉积物覆盖,且覆盖的时间“必须不早不晚”。

能不能找到那只恐龙

恐龙骨骼化石与脚印化石的形成条件可以说正好“相反”。恐龙脚印化石的形成,需要足迹暴露在空气中一定的时间,这对包括骨骼在内的恐龙遗体恰恰是“致命的”。

侦探片中,足迹常常是破案的重要线索,天才侦探往往能依靠案发现场的脚印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

确定是恐龙脚印后,人们不禁好奇,这只留下脚印的恐龙会不会也生活在附近,它的骨骼化石是否也藏在附近某个角落?

对此,邢立达持否定态度:“恐龙骨骼化石与其脚印保存在同一地点的概率微乎其微。”

一方面,能让恐龙骨骼成为化石的环境并非恐龙日常生活的环境。

有恐龙脚印化石的地方,必须是恐龙曾经生存、活动的场所;但有骨骼化石的地方,却并不如此。“恐龙死亡后,遗体需尽快进入有水的环境,并被细颗粒沉积物快速掩埋,才有机会成为化石。如长时间暴露在陆地空气中,情况将大为不妙——风吹日晒、食腐动物侵扰、细菌分解等,都将极大降低其成为化石的概率。”邢立达指出,能最终成为化石的恐龙骨骼,最初多保存在水体中,但绝大多数恐龙却只栖息在陆地上。

另一方面,恐龙骨骼化石与脚印化石的形成条件可以说正好“相反”。

恐龙脚印化石的形成,需要足迹暴露在空气中一定的时间,这对包括骨骼在内的恐龙遗体恰恰是“致命的”。“可以设想,有一只恐龙,正好走到可以留下脚印的地方,并‘恰好’在那里死亡。此刻,如果有沉积物把遗体及周边环境快速掩埋起来,那么恐龙骨骼有可能保存成化石;但留下来的脚印,由于时间太短,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将极难留存。”邢立达解释,“反之,若脚印保存了下来,则恐龙的遗体也必定在空气中暴露了相当时间。这期间,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早就将恐龙躯体连同骨骼破坏殆尽了。”

小脚印探索远古大世界

通过恐龙脚印,古生物学家可以推测出恐龙的类型、大小、行迹等基本信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恐龙脚印上还可能保存有皮肤印痕,可为研究恐龙皮肤结构、复原恐龙形态提供珍贵信息。

“恐龙能留下足迹,说明当时的环境是温暖湿润的。”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介绍,远古时代的四川盆地,草木繁盛、气候温和。“那时的四川地区,水系发育良好,类似现在的江汉平原,既适合恐龙生存,也为化石形成提供绝佳条件。”

四川地区产出的恐龙化石数量丰富、门类众多、保存完好,是我国发现恐龙化石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又以自贡最为出名。据了解,自贡地区已发现有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剑龙类等多种不同的恐龙,贯穿整个侏罗纪早、中、晚期,其化石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所罕见。

除了骨骼化石,四川也有丰富的恐龙足迹化石,已经命名的就有14属18种,是我国恐龙足迹化石种类最多的地区。

通过恐龙脚印,古生物学家可以推测出恐龙的类型、大小、行迹等基本信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恐龙脚印上还可能保存有皮肤印痕,可为研究恐龙皮肤结构、复原恐龙形态提供珍贵信息。

脚印“暴露”恐龙的生活行迹,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恐龙的运动状态,如行走、奔跑、跳跃甚至“泳姿”等,这将进一步助力对恐龙生活习性的研究,尤其是恐龙的社会性与群居性,以及不同恐龙种群间的关系。此外,恐龙足迹还可以提供研究特定远古环境与生态的线索,例如古海岸线的位置与形状、水深及水流方向等,其相关研究,对人们进一步探索恐龙动物群地层、远古生态、古生物地理时空分布等具有重大意义。

四川特色恐龙知多少

马门溪龙

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体型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因在宜宾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而命名。据出土的骨骼化石推测,该类恐龙的脖子长度达12米,是当今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长颈鹿的6倍。

峨眉龙

中型长颈蜥脚类恐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晚期,因化石首先于1939年在峨眉山东边的荣县发现而命名,是中国最常见的蜥脚类恐龙之一。

四川龙

中华盗龙科恐龙的亚种之一,与存在于北美洲的异特龙具有亲缘关系。根据其骨骼化石测算,该类恐龙身长约8米,是存在于侏罗纪晚期四川盆地一带极为凶猛的掠食性动物。

华阳龙

生活于侏罗纪中期,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剑龙类恐龙。其化石首度出土于著名的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以四川古称“华阳”命名,其发现让侏罗纪晚期生活于四川盆地的沱江龙、嘉陵龙、重庆龙等剑龙类恐龙的进化关系更加清晰。

新闻推荐

省关工委启动2021年暖冬行动

本报讯(记者张立峰)12月17日,记者从省关工委获悉,由四川省关工委、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主办的2021年“老少牵手、温暖童心...

通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