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资国企改革、老区振兴工作今年这样干

巴中日报 2019-03-04 02:31 大字

力争全市新储备项目400个,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2%以上

本报记者 李云良

新年伊始,如何推动巴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近日,全市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资国企改革、老区振兴工作会议召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委革命老区振兴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就本领域工作进行表态,绘出发展蓝图。

■抓好项目改善民生

2019年,市发改委将抓住项目工作“牛鼻子”,做大项目总量,优化项目结构,力争全市新储备项目400个,估算总投资1000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以上,增长8%以上。持续开展“项目年”活动,推动实施重点项目296个,完成年度投资776亿元,确保75个市级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全面开工建设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推动广巴达铁路扩能改造,加快推进通江县、南江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抓好巴中500千伏电力线路、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建设,全面完成平昌县、通江县电力扶贫目标任务。推动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积极参与直购电、富余电量消纳和弃水电量等电力市场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防范风险补齐短板

为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全力保障2019年全市不出现一起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债务逾期违约事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市财政局将不断创新支持发展方式,继续支持做大做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为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强财经互动,采用资金变基金、资金变股金、财政贴息、财政奖补、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参与,支持全市产业发展。

不断创新支持方式,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民生支出持续稳定在财政支出的72%以上;持续改善民生,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保障21个扶贫专项计划和各项扶贫资金需求。

补齐经济发展短板,通过增量奖补、风险分担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支持,持续加大财政三农投入,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建设田园综合体和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加强传统村落、古民居、古树和传统文化保护。

■加强投资振兴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争取省支持村道窄路基加宽等扶持政策25项,占总目标的69%。《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出台后,各区县和市级部门共编报项目1002个,总投资达4600亿元,并纳入《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库》。

2019年,市委振兴办将加强巴中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工作部署安排:计划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项目628个,年度计划投资960.77亿元。按项目阶段分,新开工项目167个,年度计划投资336.08亿元;加快推进续建项目243个,年度计划投资470亿元;计划竣工投产项目100个,年度计划投资150.3亿元;积极推进前期项目118个,年度计划投资4.39亿元。

■落实减税降费优化办税服务

市税务局表示将认真执行好2019年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同时落实好降低社保费率政策,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以全面推进“非接触式”办税服务为抓手,重点拓展网上办税服务厅、自助服务终端缴税等办税缴费渠道。

■加大基金募投促进产业发展

新的一年,市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大基金募投,加大“四大特色农业”“四大新型工业”“四大现代服务业”投入,力争年实现基金投资额达到5亿元。

新闻推荐

景祥俊获“2018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荣誉称号

景祥俊获“2018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荣誉称号□程聪本报记者汪美山近日,由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农民日报社主办的“宣传...

通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