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缺失亲情 “童伴计划”在行动
“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吃汤圆!”“哪个会做汤圆?”……农历正月十五前夕,在巴中市通江县毛浴镇朝阳村的“童伴之家”里,一场“有爱不孤单牵手过大年”的亲子活动正在举行,“童伴妈妈”杨玉兰现场教小朋友做汤圆。,弥补缺失亲情 “童伴计划”在行动。
从2015年10月起,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在川启动留守学生(儿童)关爱项目“童伴计划”,包括南江县、通江县在内的省内7个市(州)10个县(区)100个村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地区。
如今,“童伴计划”已推广实施三年多,“童伴之家”和“童伴妈妈”为留守儿童送去了关爱,但在走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
□本报记者史晓露
关爱陪伴
让留守儿童有“家”有“妈”
巴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10万人,全市有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近50万人,其中留守儿童近8万人,家庭贫困、隔代抚养、亲情缺失等问题突出。
2015年10月,南江县下两镇、通江县毛浴镇启动“童伴计划”试点,各自在务工农民外出集中的10个贫困村,建立“童伴之家”,选聘“童伴妈妈”。
“童伴之家”配备了儿童玩教具、体育器材、图书等物资,每周六、周日、寒暑假及节假日开放。“童伴妈妈”则专门负责本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定期家访、每月开展主题关爱活动,发挥教育引导、关爱陪伴、亲子互动等作用。
“‘童伴妈妈’原则上要求高中以上文化,年龄在19至45周岁,本村村民,热爱公益事业。”共青团通江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童伴妈妈”还要接受月度、季度、年度考核。
2016年7月,杨玉兰申请成为一名“童伴妈妈”,孩子们喜欢叫她“杨妈妈”。在她的陪伴下,一些孩子渐渐发生了改变。让杨玉兰最有感触的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11岁小女孩,平时跟着外公生活,不爱说话。她多次到学校和家里走访,陪孩子聊天、玩耍。今年春节,小女孩竟然主动跟杨玉兰通了视频电话。“我就觉得这么久的努力值了。”杨玉兰说。
关爱的最好方式是陪伴。2017年,南江县大河镇玉皇观村建起了“童伴之家”,32岁的李雪当起了“童伴妈妈”。村里50多位留守儿童的生日她都记在心上,会提前准备节目和食物,陪伴他们过生日。
覆盖面不足
亟待加大投入
“但‘童伴妈妈’并非是妈妈,无法替代妈妈的角色。”杨玉兰自知这一点。通江县毛浴镇高灯村“童伴妈妈”薛红梅也深感个人力量单薄。“节假日来‘童伴之家’的小孩少说也有二三十个,到了中午要准备伙食,又要照顾小朋友,一个人难免忙不过来。”更让薛红梅倍感压力的是,自己不太懂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更多时候还是陪着他们做手工、做游戏。”
为了提升“童伴妈妈”的技能水平,每年,团省委、中国扶贫基金会、各地团县委都会开展2—3次岗位素质拓展培训,“但面对农村儿童的服务需要和具体问题,‘童伴妈妈’的专业技能仍有待提升。”共青团南江县委相关负责人说,虽然“童伴之家”尽量建在交通方便、人口集聚的村中心位置。但农村孩子分布在各乡镇边远村社,年龄小的需要家人陪同才能到“童伴之家”参加活动,一些老年人要忙农活或打工,就不愿意送娃娃来,路上的交通安全也难以保障。
“从镇上到村里的‘童伴之家’距离较远,每次开展活动,接送外孙女都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61岁的朝阳村村民苟太会说。
“截至2018年末,全县已建成项目村50个,但覆盖面还是太小。”共青团南江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江县共有农村留守儿童26000多人,其中贫困家庭留守儿童超过60%。“全县有516个村,就算明年达到100个村,1/5的规模都没涵盖。”下一步,还需要加大投入和吸引更多志愿者来参与。
不过,项目经费是个难题。“目前‘童伴妈妈’的工作补贴和活动经费由团省委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保障,未来如果扩大试点和续建,需要县级财政统筹解决,对于财政吃紧的贫困县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共青团通江县委相关负责人认为。
新闻推荐
□白水据报载,通江县某村村民自发筹资修建会车道,以解决村道拥堵的“老大难”。笔者认为,村民们这种不等不靠的精神,值得点赞...
通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