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中梗阻”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2-15 05:49 大字

“中梗阻”是指党政机关干部在履职行权中,居关设卡、以权谋私、拖而不办等,导致一些单位和部门落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工作不力,最终出现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破坏营商环境,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而且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损害党委、政府的形象。

□陈贵平

笔者通过实地查访发现,以下四种表现形式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

居关设卡,吃拿卡要。在对企业进行行政审批上,个别部门落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工作不力,变相设置或增加前置条件,不愿主动精简优化中间环节,存在具体审批事项在前台受理、后台办理和体外循环现象,违规设立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条件,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搞“权力寻租”,出现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问题。

推诿扯皮,敷衍了事。个别工作人员在尽职履责上缺乏担当精神,对分内职责不以为然,做事敷衍塞责,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抢着干,没利的事情往外推,对企业提出的合理事项找各种客观原因顶着不办,干工作敷衍了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纪律涣散,工作懒散拖沓,不用心、不细心、不专心,办事效率低下,导致企业办事多次跑,怨声载道。

态度冷漠,区别对待。在服务企业上,个别工作人员官僚主义严重,区别对待大企业小企业、有熟人没熟人、本地人外地人,服务意识淡薄,对企业办事人员颐指气使,政务服务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个别部门和企业的联系沟通少,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即时需求,对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跟踪服务不够,不能及时兑现承诺。

执法不严,有失公正。一些部门审批程序、办事程序、收费标准不公开、不透明,一些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执法“走后门”,随意性执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一些行政执法单位重监管、轻服务,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有利可图的争相检查,以罚代法,损害投资者利益。

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及案例剖析,笔者认为,产生“中梗阻”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为民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没有深刻认识到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缺乏上进心,对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持怀疑观望态度,对政策法规研究不深,胡乱作为,最终贻误经济社会发展良机。比如,有些单位及其干部执行政策教条僵化,只会说“不能办”,不会说“怎么办”,只懂得用足权力,不懂得用活政策,导致许多能够办成、办好的事情没有办成、没有办好,最终损毁的是县委、县政府的形象。

二是职责界限不清。有的部门职能权限交叉,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个别干部对自身工作职责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习惯于“守旧摊子”,把自身工作权限等同于“不越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有的干部习惯于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出发,善打“小算盘”,热衷于“钻政策空子”,甚至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侵害企业合法利益。

三是制度有待完善。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岗位设置具有任务单一性、职责专业性和工作独立性的特点,然而缺乏有效的竞争择优、轮换机制,加之岗位交流比较少,导致这些干部对于某一环节的具体事务,拥有完全的裁量权。比如,有的科股长“官不大权不小”,以业务 “权威”自居,领导安排必须落实的事,他们找各种理由说不行,或者拖着、压着就是不办。所以很多企业觉得有些单位部门的执行力较差,在下面的科股室里办事很困难,这些问题就让“小官大腐”等“中梗阻”问题成为可能。

四是监督问责不严。个别单位对本单位权力集中容易滋生“中梗阻”问题的中层干部重使用、轻管理,未常态化开展谈话提醒,不能有效开展监督,即使发现一些“中梗阻”问题,也是多从保护的角度简单批评教育,不能刀刃向内,逗硬问责处置。

据此,破除“中梗阻”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营造宽松环境抵制 “中梗阻”。一是及时清理规范性文件。对限制企业发展,有损企业长远利益的“土政策”,坚持做到立清、立废、立改,研究制定具有突破性的政策,鼓励企业入驻投资。二是充分用好政策。坚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在经营领域上放开、准入条件上放宽、市场门槛上放低。县金融办要推进公司制改制,发改部门要加快规模企业涉及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核,税务部门要研究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做好“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县政管办要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司法部门要为合法企业提供司法保障。三是提供优质服务。要深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对投资项目的审批,推进并联审批,减少中间环节,坚持一个窗口办理。

健全机制全力化解 “中梗阻”。各单位要逐步形成竞争择优、激励约束和动态管理机制,敞开大门,打破身份壁垒,允许单位有学识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参与中层职务竞聘,让一切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充分涌流,要用好末位淘汰,例如机关内部开展“最差科室”评选活动,让群众不满意者下岗。

加大轮岗力度遏制 “中梗阻”。轮岗交流有利于剪断干部“关系网”,防止滋生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中梗阻”现象和腐败问题,要对中层干部,特别是直接服务企业行政审批过程的中层干部实行轮岗交流制,加大对证件核发、项目审批、招投标、行政执法等重点热点岗位的轮岗力度,挑选作风好、业务熟、服务优的干部来担当重任。

强化监督查处惩治 “中梗阻”。以开展“大力整治‘中梗阻’,切实增强执行力”为契机,服务企业的相关部门要围绕政令通畅、责任落实、纪律规矩、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县治梗办要起底为企服务中吃拿卡要、推诿扯皮、庸懒散浮拖等一批“中梗阻”问题,定期不定期明查暗访,组织与企业座谈,倾听诉求,收集投诉举报问题线索,综合运用“三牌”问责机制,督促相关“中梗阻”问题整改落实。县纪委监委、县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要密切配合,在严厉打击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涉黑涉恶“保护伞”,对投资软环境建设推进不力、巧取豪夺、执法不公、服务不作为等行业乱象依纪依规查处,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纪保障。

(作者系通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察委主任)

新闻推荐

汤建平来巴调研驻村帮扶工作 狠抓产业发展 筑牢基础设施

(记者唐霞)11月15日至16日,省政府参事汤建平率队来巴调研驻村帮扶工作。?汤建平一行先后前往通江县杨柏镇盘龙山村、松...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