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归雁”培育 助推乡村蝶变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2-06 05:13 大字

□何清华

通江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3万人,约占农村人口20%,破解贫困难题,走出返贫怪圈,关键在创新创业。近年来,通江县借助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契机,创新“四坚持四确保”举措,大力实施“归雁培育”工程,成功回引返乡创业人才3000余人,创办100万元以上经济实体600余家,辐射带动近10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今年4月,《人民日报》以《乡村振兴,人才怎样回流》为题对通江返乡创业热潮作了深度报道,引起省内外广泛关注。

坚持政策大优惠,确保返乡创业人才“引得进”。

一是制定标准细则降低创业门槛。依托巴山优才计划,出台了支持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创业10余项激励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着力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放宽经营范围、放宽经营场所,全面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开辟电视专栏、开通咨询热线,主动接受群众咨询监督。返乡创业人才张育贤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创办巴山牧业,成为全市唯一一家上市企业。

二是设立平台基金减少创业风险。建立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园,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和返乡创业联盟,打造生态牧场、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示范园21个,孕育孵化企业52家。整合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奖补资金、惠民资金等,设立1000万元创业风险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返乡创业信贷投入,严格落实创业贴息贷款,先后帮助190多家返乡创业企业贷款2.4亿元,兑现返乡创业补贴2300万元。

三是组建专家团队增强创业信心。统筹机构编制资源,大力实施智力服务园区、赴高校专项引才、高中约才等“三项计划”,累计为重点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才150余名;充分激活乡土人才力量,选派500余名农技员、科技特派员以及发展顾问,提供“全天候”指导服务,让返乡创业增强专业支撑。

坚持环境大优化,确保返乡创业人才“留得住”。

一是“菜单式”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建立50个创业服务中心或创业服务窗口,全面推行“政务超市”,创新实施行政审批代办、金融信贷领办、公共服务快办、跟踪协调促办等服务;编印返乡创业项目服务指南、开辟绿色通道,对入驻园区的项目提供3年场地租金补贴和零税收优惠,实现 “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

二是“保姆式”管护解决困难瓶颈。统筹财政、工会、团委、人社等支持人才资金,建立返乡创业服务经费200万元,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生产困难等具体问题,提供公租房400余套,免费体检800余人次;建立县—乡—村三级返乡创业信访联席制度,落实49名专职协调人员,主动帮助解决土地流转、民企协调、要素保证、信访矛盾等500余起。今年7月,县委召开农村电商发展大会,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春根亲自为农产品代言,推动全县农产品走上规模化、品牌化、电商化道路。

三是“渐进式”培养拓展人生价值。把返乡创业人才作为党员培养对象、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乡贤志士重要来源,先后将136名企业经营效益好、群众认可度高、致富能力强的创业人员选进村支两委,80余名返乡创业人员被推荐为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巴山牧业总经理张育贤作为全省唯一返乡创业人才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坚持培训大提能,确保返乡创业人才“能发展”。

一是整合资源开展集中轮训。统筹农业、林业、扶贫、人社等培训资源,依托大巴山干部学院通江分院、村政干部学院、农民夜校等平台,对返乡创业企业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开展项目论证、技术指导、风险防控、融资担保等培训43批次3000余人次,参训人员创业成功率达85%以上。

二是突出问题开展现场示范。整合县域内土专家、田秀才800余名,建立乡村旅游、银耳种植、苗木栽培等培训基地25个,分片组建12个巡回宣讲团,把创业培训开到田间地头、延伸到农户院坝,先后举办送训下乡、技能比评、流动展示等活动600余场次,有效解决了师资短缺、讲学分离等矛盾。

三是聚焦重点开展靶向培训。利用省级部门对口帮扶、遂昌—通江中西部协作等机遇,持续实施千名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贫困地区 “一村一领头羊”计划和头雁培育工程,选派150名电商精英、致富带头人前往浙江遂昌、成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开展专业技术靶向培训,着力提升培训实效。

坚持机制大创新,确保返乡创业人才“有保障”。

一是“党建+人才”强化组织引领。围绕知名人士定居区、创业人员集中区、优秀青年孵化区建立老年党支部、乡贤党支部20余个,设立49个青年人才党支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返乡人才、企业制度,常态开展县级领导走访、镇村干部结对、邻里亲友互助等活动,切实让返乡创业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兴隆乡创新建立创客联盟党支部,党委书记亲自担任支部书记,集聚了10余家在县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加快推进了脱贫攻坚进程。

二是“督查+考核”强化工作推进。县委出台了返乡创业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实施办法,把服务返乡创业作为目标考核重要内容,抽派15人组建5个专项督查组,实行一月一汇总、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切实形成了“干部服务、全民参与”的工作态势。

三是“宣传+恳谈”强化氛围营造。通过举办论坛会、茶话会、恳谈会,大力宣传家乡发展成效,解读创业优惠政策,推介优势投资项目,营造了返乡创业浓厚氛围。今年4月,县委举办了首届返乡创业发展论坛暨项目推介会,吸引了20多个省份100余家企业参与,现场签约项目11.5亿元,形成了返乡创业爆破效应,加快推动在外人才回流。

(作者系中共通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新闻推荐

“巴山优才”优巴山“人才强市”谱新篇 ——巴中市实施“巴山优才计划”一年纪实

初冬喜气浓。?巴中市2018年赴知名高校引才暨“巴山优才”宣传推介活动结束,签订意向协议576份,与往年最高纪录相比,签...

通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