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乡村切片:空山引来“候鸟”栖
空山镇中坝村,部分旅居者在此居住。易航摄
□本报记者史晓露
9月28日,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巴中市通江县空山镇中坝村,70岁的重庆退休干部赖恒刚正在收拾行李,“在这里住了两个月,‘十一\’回家了,明年夏天再来。”每年暑假,一批重庆籍老人都会来空山避暑。
空山镇是通江县最边远的乡镇,“闭塞、高寒、贫困”曾是这里的标签,2008年前,空山镇6个乡村还不通电。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空山镇发生巨变,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里,他们把空山镇称作“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最美森林小镇引来“候鸟老人”
“空山坝儿上头凉快,你们到那儿去避暑嘛。”赖恒刚还记得,2010年重庆伙伴们四处寻找避暑胜地时,有人向他们建议。如今,空山镇住着900余户2000余名旅居者,大部分是重庆人。
空山镇是典型的喀斯特盆地,四周被山峰包围,森林覆盖率达95%,盆地中峰峦叠嶂,云蒸霞蔚,被评为“全国最美森林小镇”“空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夏天凉快,风扇都不用开。”同样在此旅居的重庆退休干部廖晖十分喜欢空山的环境,但他们刚来时,路不好,电不通,只能烧煤炭,买东西也不方便。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硬化公路、改水改电、安装宽带,山里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提升,村民的住房条件也有了极大改善。后来,地方有关部门还在镇上开发了旅居房。
“房屋都是二层砖木结构,虽然面积不大,但门对门、户对户,很开阔,我们经常聚在一起搞个坝坝宴。”廖晖说。
“要让外来游客留得住,首先得改善山村的人居环境。”空山镇党委书记郭治平说,当地已经把旅游业列为发展重点,将依托森林资源、空山战役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康养小镇,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外来客让闭塞小山村迸发活力
“咚咚咚……”8月23日7点半,晨曦刚刚穿透山村的薄雾,空山镇龙池村一社就传来了砍肉声。杀猪、烫毛、宰肉……村民赵英华一家忙得热火朝天,附近的村民已经赶来买肉。
每年暑假是空山最热闹的时候,“夏天来避暑的人多,猪肉好卖。”赵英华说,镇里养猪的村民越来越多,夏季也成了杀猪高峰期。
外来住户还潜移默化带动着当地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们刚来时,老百姓缺乏商品意识,都不好意思把自己的菜拿到市场上卖。”但现在,场镇上的小超市多了,日用百货基本齐全,村民每天还会把蔬菜、土猪肉背到小区来卖。廖晖保守估计,一年下来,这2000多旅居者在当地的日常消费能达到三四百万元。
空山不再是曾经闭塞的空山,山里的土豆都成了抢手货。
郭治平介绍,由于当地高海拔、温差大、沙砾土质的种植环境,空山土豆口感爽脆,耐蒸耐煮不浑汤,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如今,土豆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现在土豆不用拉到场镇,通过电商和来避暑的游客就卖得差不多了。”
小山村期待文化扶贫
7月底,一场“川渝名家美术摄影展暨空山美术书法暑期免费培训”活动在位于空山镇中坝村的画家村举行。
画家村并非一个行政村,因一批外地画家、书法家常来此创作,当地人便叫它画家村。54岁的画家雷争鸣是画家村的创办人之一,他是土生土长的通江人,义务当起了空山的“宣传员”,还免费教当地孩子学画画。
已经75岁、在空山旅居的重庆嘉陵画院院长刘铁中也被这份热情感染当起了志愿者教师。他和雷争鸣等人一起创办了“雷锋班”,在暑期免费教当地的孩子书法、绘画。虽然条件简陋,但学生们很有天赋,在8月底通江县举行的书画比赛中,学生们的绘画作品斩获了一二三等奖。
“看着他们成长,很有成就感。”刘铁中说,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刘爷爷,“现在空山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每次离开时都恋恋不舍。”
如今,“雷锋班”已举办3年,免费培训当地儿童100余人,活动也得到了通江县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支持。
暑期期间,还有一些重庆艺术家来此开展摄影、书法、美术专题讲座。文化的交融让这座闭塞的小山村鲜活起来。
“山里的孩子太渴望知识了。”雷争鸣说,除了物质扶贫,当地还需要文化扶贫。在这里旅居的老人有不少是高校教授,如果能够把他们组织起来利用好他们的智慧,对空山和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松一次令人痛心的意外,让景龙呈的生命年轮定格在42这个数字上。斯人已逝。但过往3月,“景龙呈”这个...
通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