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勇气 ——全市精神扶贫工作纪实

巴中日报 2017-11-21 13:06 大字

本报记者 李秀东

今年以来,巴中市以培育“四好村”为切入点,从规范农村习俗、抓好示范引领、弘扬传统美德、深化家教家风、倡导新风正气和卫生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依靠农村党支部推进精神扶贫,取得了较好成效,促进了好习惯、好风气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增强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文明典型不断涌现

巴中市坚持从社会细胞植入培育文明“基因”,从基层夯实文明创建基础,大力实施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校园和文明村镇等文明细胞工程建设。

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建成全国文明村镇8个、省级文明村19个、市级文明村镇450个,张彦杰家庭被表彰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涌现孝老爱亲道德模范6名、身边好人20人;新建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50个;评选“回乡创业类”“崇文兴学类”“热心公益类”“致富带头类”“遵德守礼类”首届十大新乡贤,用典型事迹激励村民改变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同时,发挥农村党员示范户作用,引导党员代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增强贫困户脱贫攻坚信心,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共享文明生活。

■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今年以来,巴中市组织道德模范和新乡贤到巴州、恩阳、南江、平昌、通江进乡镇、进村社、到农田巡讲20余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次;开展邻里互助菜单式志愿服务活动120场次;利用节庆日、农闲时间,开展农民运动会、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活动1200场次。

通江县永安镇得汉城建立首个集文化院坝、农民夜校、道德讲堂、政策宣讲、法律普及、技能培训、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群众自发组织的乡村俱乐部,展示出新农村推进文化繁荣的新气象。

同时,选派339名巡回帮扶干部,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文明创建,对村镇环境卫生、居民行为、宣传氛围、公路沿线环境整治等进行严格督导,实现脱贫攻坚与创文工作成果共享、互促共进。

■新风正气引领风尚

在基层,巴中市多举措示范引领群众养成“爱党爱国、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的新风尚。

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推选,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不断提升乡村自治能力。出台了村民守则“三字经”、文明新风“十准”“十不准”、《守法守约记分办法》,村民广泛的参与度保障了村规民约较好的认可度、执行力。持续深化好家规、新乡贤、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在南江县小田村探索推行“乡村道德银行建设”,守法守约“道德积分”让“德”都有“得”。恩阳喻氏、南江岳氏家族家规获“天府好家规”提名。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祭扫雅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均要报告报备,并签订《宴席办理安全责任书》,既控制办酒次数,又减少食品安全风险。鼓励贫困户“低调”搬新房,引领“节俭办酒”风尚,农民人情负担户均减少300余元。依托乡村晏阳初讲堂、农民夜校、文化院坝等场所,通过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等方式,让草根艺人、乡土文化能人“现身说法”“送法到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认识赌、毒危害。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看脱贫村民生活 芝麻开花节节高

张萍“如今赶上了好时代,家家户户日子过得都比过去好,看病能报销,困难户有低保,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有养老金,你看我这么大的房子,自己只交了几千元,过去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今天都让我们农民给赶上了。...

通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