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路蓉:经营好“小家”建设好“大家”

巴中日报 2017-11-20 10:00 大字

扶贫助困最美家庭

通江县路蓉家庭 家训:爱不轻言放弃 勤劳改变贫困

路蓉,现年40岁,高中文化,来自通江美丽的“高山水乡”澌波乡高花村。谈起路蓉家庭,许多人都会伸出大拇指。

路蓉,一个温柔的女人,用柔肩扛起了家的重担,如今,她正带领全村群众在脱贫奔康的路上阔步前行。

不离不弃和谐美好一家亲

路蓉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和大多数女人一样,上有慈祥的婆婆,下有一双可爱的儿女。90年代,她与老公一起经过商,目睹了商海如战场的残酷,也南下北上打过工,饱经漂泊在外的艰难与辛酸。家虽清贫不富有,但其乐融融。

2005年3月,路蓉年仅8岁的儿子突患重病,数次前往华西医学院、重庆第三军医大检查治疗,病情始终不见好转。2010年4月,儿子在重庆做了开颅手术,前后辗转求医花光了仅有的一点积蓄,还借款20余万元。

2006年中旬,65岁的婆婆又被查出患有多种老年疾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长期吃药静养。

2006年11月,丈夫外出务工挣钱,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手臂骨折。

面对家中债台高筑,路蓉陷入了迷茫,出路在哪里?生长于大巴山的她,天生就有一副不服输的傲骨。

路蓉与丈夫商量后,决定利用高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自主创业,发展生猪养殖。

艰苦创业携手共建幸福家

没有技术,路蓉就通过看电视,浏览手机信息,上网查询学习,到陕西汉中、镇巴、城固等地考察学习生猪养殖技术。面对没有启动资金的难题,她一边向亲朋好友借了10万余元,一边用自己的房屋做抵押贷款20万元。2010年10月,路蓉在高花村四社租了一块10余亩林地,建起了养殖场。建设中,基础自己挖、引水管自己埋、砖块水泥木头自己扛,粗活、累活、脏活夫妻共分担。她用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挑起勤俭建家、立志创业的重担。

通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猪场建起来了,生猪养起来了。猪场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只有方方面面都完善了,生猪才能健康发育。搞养殖不光要有技术,更要舍得投入,防疫、购饲料、管理样样开支较大。特别是每当母猪产仔的时候,路蓉整日整夜陪伴在产房,像照顾产妇一样伺候母猪,不敢有丝毫大意。

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路蓉的养殖场规模逐渐拓展到2600平方米,新建中型沼气池2口,存栏母猪28头,种猪2头,年出栏生猪650头,仅去年就净赚了12万元。

情系民生为民谋利促发展

2013年,路蓉当选澌波乡高花村支部委员、村文书。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高花村妇女自力更生,勤奋钻研,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2016年,路蓉发起成立澌波乡第一家种植养殖协会,协会会员85人,带动全乡及本村的回引创业人员。在她的带领和指导下,高花村务工返乡人员吴星伟成立了“星伟养殖股东大会”。目前全村种植养殖业户共计100余户,年总收入约300万余元。

2017年2月,高花村党支部换届,路蓉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高花村有贫困户15户,贫困人口62人,易地搬迁户16户56人。面对这一现状,她带领村民解决了9个社的人畜饮水问题,让村民吃上放心水,并在6、7、9社建起了生态果园。

谈到未来打算,路蓉说:“我将用实际行动搞好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真心帮扶每一户贫困户、每一户困难户。”

目前,高花村正紧锣密鼓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智力扶持工程,硬化村社道路、发展致富产业,路蓉正带领全村村民在脱贫致富的路上阔步前行。(本报记者 欧阳常林)

新闻推荐

巴万高速公路瓜子山隧道左右洞合计开挖近300米

(黎小翠记者李俊如)11月10日,巴万高速公路瓜子山隧道施工现场一派繁忙,记者看到,隧道右线洞口已呈雏形,运输车来回穿梭,将材料运进洞内。截至当日,瓜子山隧道右洞上台阶已掘进227米,左洞上台阶掘进72.5米,...

通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