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带领乡亲过上“牛气”生活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8-15 08:28 大字

□张敏

在通江县铁佛镇印合寨村的山坡上,一群群黄牛悠闲地吃着草。这群牛的主人,就是80后的大学生 “牛倌”熊伟。

2015年春节,回到老家的熊伟发现,农村的大量土地闲置。他决定放弃工作,毅然回乡创业养牛。亲戚们知道后也直摇头,“我们养了一辈子牛,从没赚到啥钱呀。”

熊伟有自己的盘算。2015年3月,他开始考察项目、选址规划、流转土地、寻找水源、修路平地、建立圈舍、购进母牛……

熊伟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发展种养业。目前,公司已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养殖圈舍9000余平方米,购进空山黄牛和西门塔尔牛400余头,繁育母牛150余头。他说,预计今年底养殖生态黄牛800余头,年出栏500余头。

印合寨村是全县最大的水库移民村。去年,熊伟带头成立了三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经村民议事会商议,全村农民自愿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入股,熊伟与村民签订入股分红协议,每户每年均能享受保底分红。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17户。

“我在自己的土地上种草还能有两笔收入。”社员李田育觉得这是“破天荒”的好事。他说,“合作社租用农民的土地来种植牧草,牧草可以种两季,10月份种黑麦草,第二年4月份种墨西哥玉米,每季每亩产量都达6000多千克,收割后以0.4元/千克卖给合作社,加上每亩300元的土地租赁费,一年一亩地纯收入达5000多元。除去家中的日常开支,一年下来还有一笔积蓄呢。”

社员李中洲在公司养牛,月薪3000元,“我这么大年纪还能成为‘上班族\’,不仅能照顾了老伴儿,还有收入呢。”

“我现在不再为生活发愁,吃、穿、零用的钱全来自于‘养牛\’。”社员李平余代养了3头小牛,“每头牛每月可获得补助300元,仅此一笔收入就上万元。”据他介绍,圈舍由公司(合作社)免费搭建,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防疫等服务,出栏时统一回收。

据印合寨村村主任李严生介绍,按脱贫攻坚“不落下一户一人”的要求,全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抱团发展,让贫困户发展产业“零风险”,目前全村17户贫困户均代养了3头~4头。

新闻推荐

管好“微权力”让“微腐败”无处遁形

□程聪本报记者刘佳“今年以来,通江共开展各类正风肃纪活动5次,发现问题216个,处理相关责任人83人。发现‘三公\’经费、办公用房、各类补助补贴发放等方面问题126个,共涉及58个单位。针对发现的问题...

通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