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没有熊猫
□ 林赶秋(四川)
孔子说:常读《诗经》,益处多多,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三百余篇,提及有名的动物一百余种:不乏走陆飞空的鸟兽,形形色色;并且常见潜水跳梁的虫鱼,纷纷扬扬。然而,里面到底有没有我们珍爱的大熊猫呢?
光绪进士、旧版《辞源》的编者傅运森曾对鲁迅的胞弟、生物学家周建人讲过,古时候所谓“貔貅”,大概指的就是熊猫,但并没有十分断定。被国内外同行称作“大熊猫之父”的张和民教授则直接提出貔貅即为熊猫的古名,依据乃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陇蜀馀闻》中的记载:“貔貅产峨嵋,自木皮殿以上林木间有之。形类犬,黄质白章,庞赘迟钝,见人不惊,群犬常侮之,其声似念陀佛,非猛兽也。”《辞源》修订本“貔貅”条也引了这段古文,接着补充道:“或谓即熊猫。”王氏后面还有这样一句:“予按《毛诗陆疏》云:‘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执夷,一名白狐,辽东人谓之白罴。\’与此差异。”不知何故,各家却熟视无睹。《毛诗陆疏》乃三国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之简称,王氏认为峨眉山上的貔貅跟《大雅·韩奕》“献其貔皮,赤豹黄罴”之貔不是同一种动物,因前者常被犬欺,“非猛兽也”,而后者似虎似熊,实属猛兽。
古今大多数注家都取白狐一说,当可信从。貔皮色白,遂能跟赤豹、黄罴在视觉上产生鲜明的对照与搭配。上世纪六十年代,位于西安白鹿原的刘邦妃子薄姬之南陵的从葬坑中出土了一具完整的熊猫头骨,人称“狄寨熊猫”。我觉得,司马相如《上林赋》之“貘”(《史记》引作“簠”)或“猛氏”指称的就是它。
诗人流沙河曾同我讲过,《召南·驺虞》“吁嗟乎驺虞”说的就是熊猫;他在《老成都——芙蓉秋梦》一书内也称,前蜀王建登基后出现的祥瑞“驺虞”也是熊猫。我不敢苟同。与《诗经》时代相近的《山海经》曰:“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五彩毕具的驺虞绝非黑白相间的熊猫(棕白相间的也有,但极为罕见)。刘伯温《郁离子》曰:“西方有兽,斑文而象虎,名曰驺虞,其性好仁,故出则天下偃兵。”这些描述解释了它的祥瑞功能,显然亦非大熊猫的特征。《诗经》的权威注本《毛传》云:“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亦云:“驺虞,即白虎也。黑文,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君王有德则见,应德而至也。”关键词也都是虎,猛兽也。今有人说年2月9日在四川通江县龙凤乡发现的似鹿非马、似牛非羊的四眼怪兽即驺虞,又有人说其实是白化的猎豹,简直一个比一个奇葩,天也不知道谁是谁非了。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巴中讯(记者何菊)乡镇一线换届工作进展如何,是否坚决执行了换届纪律?近日,通江县委书记孙辉专门来该县诺江镇等地就换届工作进行了认真督查指导。他要求,要严格工作程序,严肃换届纪律,坚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