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让学生终身受益
■ 王玉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使孩子们终身受益,帮助孩子们成就辉煌人生。
提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过程中,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需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家长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的提醒、引导他们审视细节,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仔细观察。当然,课堂中的学习同样也需要细心观察。
勤于动笔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让学生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动笔,就是用线段或者符号把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让学生选择特别感兴趣的片断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外出时,让学生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简单的几句话也可以,坚持数日,就可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
质疑发问的习惯。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情况,需要老师经常鼓励他们“发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老师或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让他们慢慢地养成善于发问的好习惯。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学生经常使用《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老师要给学生们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而是利用相关的工具书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背诵的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记诵。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匪浅,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涵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可以避免遗忘;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让学生学习书法,不是为了让他们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们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让学生买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挂在学生的房间里。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
广泛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让他们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以语文学科开展的“大阅读”活动为契机,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经常性的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
(作者单位:通江县铁佛镇中心小学)
新闻推荐
8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省巴中市,建立全国第二大苏区,如今,在川陕革命老区巴中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正以“排难创新,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进行着新的长征。记者在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