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细节看巴中公安的执法创新——执法公信力从何而来

四川日报 2016-07-10 07:36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宏顺

6月27日,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法制大队办公室,民警李川和同事正在紧张调试。再过10多天,由他们主导研发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管理系统”就将上线,届时输入违法信息,处罚结果系统将自动生成。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管理系统从小处着眼,重在规范民警的自由裁量权。

在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中,巴中依靠信息化手段提升法治水平,2014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州公安局。今年,巴中再次成为该奖项在四川省唯一候选市州。

巴中是如何赢得执法公信力的?近日记者走进巴中,试图从执法细节中,剖析巴中公安执法的创新和探索。

多层监管 信息化催生执法专业化

“李某某是去年7月取保候审的,一年中并未发现新的线索。”6月20日,经过与案侦民警反复核实,巴州区分局刑警大队长陈思银在警综平台李某某案件的处理意见上写下“建议结案”四个字。“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巴中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这起案件中,民警如果不及时上传该取保候审案件的再侦措施,执法风险管理系统就要报警,经手民警也有可能被评为风险民警。

执法风险管理系统是当地参考上千起案件卷宗后建起的,风险点涵盖接处警、取保候审、案件处理、执法场所使用等最容易出问题的几个方面,共达30多个。

记者点开系统最近发出的一条执法风险预警通知书,通知书显示,近日某派出所辖区出现砸车玻璃案件,但派出所未立案,应予以补立。根据统计,去年该系统累计发出这样的通知达1.1万余条。

用信息手段助推法制化,当地不断探索。巴中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刘仓浦向记者展示了已投入使用的“执法场所风险监控系统”。超时审讯、到规定时间不给嫌疑人吃饭,系统也要报警。“严苛的问责机制,就是要倒逼侦查员提高刑侦破案的综合能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视小案 组建专司侦破队伍

严格的执法监督下,2013年至今,巴中交出出色的执法成绩单——“执法活动零信访、执法民警零追究、执法安全零事故、执法结果零变更、执法过错零记录、执法服务零投诉”。

执法更规范了,但让民警们意外的是,“网上对民警的吐槽依然没减少”。问题出在哪?在当地开展的“向人民报告”集中征求意见活动中,公安机关找到了答案——

有人直言不讳,民警办案挑肥拣瘦,大案抢着破小案不爱理,尽管执法更规范了,但群众最关注的小案,尤其是侵财类案件,依然破案率低。

事实上,这是困扰公安机关的老问题。巴中全市总警力仅1900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万分之四点五,远低于全国全省及周边市州。破大案需要人,搞治安防范需要人,维护稳定也需要人,于是派出所和刑侦民警成了“杂货背篓”,什么都往里边装,结果什么都没做精,各方都不满意,社会怨言大。

改革就此开始。

2014年4月,通江县公安局精选12名优秀侦查民警,组建单列式责任区刑侦中队,专司盗窃、诈骗等小案侦破,成为当地首个“小案”侦破城区刑警中队。改革很快取得成效,3个月后通江“小案”发案率下降20.8%,破案率上升23.6%。经验很快推广至巴中全域,全市砸车盗窃案下降52%。

更让群众拍手称快的是,当地将重大刑事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延伸到“小案”领域,对发案突出、影响恶劣或区域性、流窜性案件进行指定挂牌,督促限期侦破,扩大“小案”侦查战果。2015年,全市共立刑事案件7616起,破3281起,八类暴力犯罪案件较上年下降14.8%。

新闻推荐

通江 推进***工作

本报讯(曾庆安施忠诚)通江县委政法委机关党支部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共建工作,提前调研征求意见,12月5日在春在乡文笔联系村开展了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暨***工作推进会。会上,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

通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