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幸福港湾图书馆

达州晚报 2016-06-14 18:46 大字

·邹清平·

文化学者图书馆馆长师智勇先生,在西外新落成的图书馆开馆之际告诉我,你那两本《门前一棵树》散文集,图书馆作为珍藏,没有上架,希望你再拿几本散文集上架到图书馆“巴山作家群”书库。听说“惠民工程”达州市图书馆即将开馆,十分兴奋,开馆后的第一天下午,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了图书馆。

五层楼的各种各样图书,不同层次的读者,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各取所需的阅读。有的读诗歌,有的读散文,有的读小说,有的读自驾游知识,有的读地方志……他们畅游在书海里,与世界各国名人静静地对话,交流思想,产生共鸣。面对琳琅满目,井然有序的图书,我自然而然想起了原来在大山里辛酸阅读的几个片段。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初中暑假里,我在大巴山深处树林中烧炭,住在几根木棒、几十根树枝丫、一片常绿阔叶搭成的简易窝棚里,劳累之余,不知是谁在哪里拿了一张《中国乡镇企业报》上山,套红八版,我眼前一亮,快手快脚拿起报纸,坐在横七竖八的木棒上,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七天里,每天反反复复,一字一句一段一篇地阅读,标点符号,报缝都不放过。对新闻似有似无有点感觉,后来我热爱上了新闻写作,随时宣传发生在身边的人物和事件,对我的工作十分有益,新闻稿件在《人民日报》变成了铅字,酿就了我的人生机遇。那一周阅读我记忆深刻,对我影响深远。

我从小喜欢读书,初中阶段的寒假里,借了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张扬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爱不释手,连夜读了两章,感觉十分惬意,下决心在灯芯如豆的煤油灯下抄写,以便反复诵读体会,白加黑抄写了二十多天,二十多万字抄录清楚,终于如愿以偿。字也练习了,感悟文字的能力有所提高,真有爬一座山到了山顶的心旷神怡。我从1985年开始发表习作,如今出版了几本散文集,也算是文字工作者了。那时真有明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抄书的吃苦精神。

1980年的暑假,当时的文学刊物奇缺,听说通江县涪阳中学语文老师订阅了《当代》杂志,我不怕炎热,不怕困难,冒着酷暑,壮着胆子,一人翻山越岭跑了八十里羊肠小道,越过了荒无人烟的三十里荆棘丛生野兽出没充满恐惧的荒野路,其中还有三百多米十分惊险的蚕丛鸟道爬藤梯,攀过了“猿猱欲度愁攀援”的险道,终于借到了杂志。炎热和劳累烟消云散,精神抖擞。一周后按时归还,受到了老师高度称赞,夸我不怕吃苦,言而有信,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老师的表扬一直鼓励我认真学习。

七十多岁的三姨父,在图书馆五楼,手拿一本家乡的县志,问我在看什么书。把我从回忆中拉出,我惊讶地望着他,他怕影响其他人阅读,悄悄地告诉我,退休十多年了,除了打乒乓球锻炼,就是读书,现在新图书馆开馆了,这么好的椅子让我们坐,这么多的图书集中由我们阅读,真是幸福。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原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确实,图书馆是天堂的知识海洋,也是人们获取营养和智慧的起点,是幸福的港湾,恰巧这个图书馆,外形设计像一艘行进的庞大航船,读者在知识的航船里认真地学习思考,是学习的天堂港湾,是人生通往高尚的驿站。

学习应该像风中止不住的经幡,大河流向大海永不停歇。图书馆里有许多让人欣赏不够的优雅的读书背影,像图书馆门前生机盈盈的青枝绿叶的小叶榕树,永远蓬勃向上。

新闻推荐

消夏避暑的地下奇景中峰洞乘地铁穿越时光 享清凉看“三界”奇景

位于通江诺水河4A风景区的中峰洞与其他景区不同,中峰洞开拓出另一个洞天,整个景区是一个浑然天成的避暑胜地,溶洞内的溪流、暗河构成常年20摄氏度的气温。其所在的诺水河景区,更是成功入选四川省...

通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幸福港湾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