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搬新房当股东开网店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四川日报 2016-01-29 08:38 大字

□本报记者 庞峰伟

寒潮来袭,巴山大地冷了下来。1月22日,坐在新居客厅里烤火的庄稼人杜元富身体暖,心里也暖:今年发展种藕、养鱼、放鸭结合的立体农业,老两口挣了5万多元,比预期多近2万元。

杜元富是巴中市通江县大兴乡东郡村人。如今的大巴山区,越来越多村民像杜元富一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来自巴中市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9140元,是2010年的2.4倍。

“巴山新居+”住新房创新业

背靠青山,门前小河,崭新的川东北民居坐落山间。开个小超市,为村民提供便民金融服务,家人进入龙头企业上班……这是属于巴中新农村的印记。

巴中市以“巴山新居”为龙头,大力实施产业培育、乡村道路、素质提升、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1549个聚居点,50余万村民住上好房子。“真没想到,在土地上折腾了一辈子,晚年也能搬进漂亮的小区,住上明亮的新房!”南江县红光镇黑池村六旬老人胡君讲述村里发生的变化:土坯房变成美丽新居,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房前屋后建起“微田园”,还有个宽敞的文化活动广场……

住上好房子,收入也增加。漂亮新居与多样产业相辅相成,五年来,该市新建家庭农场3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00家,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增强。

“流转土地+”资产变资本

拿着一个鲜红的“本本”,巴州区花溪乡新庙村村民李伟的脸上笑开了花。

前几年,李伟一直在广东打工。如今他回老家流转土地30亩,种植翠冠梨和黄金梨。这个“本本”,就是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有了它,李伟可以用其抵押融资,壮大产业规模。

资产变资本,巴中还有另一种模式。南江县长滩村村民汪龙武如今即使什么都不做,每年仍能从土地上收到两三千元钱,这得益于巴中探索的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该村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股,将120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整体流转给林业公司,实行股份合作、按股分红。“我将3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公司,除每年土地收入2430元外,还在林业公司务工收入2.9万余元。”汪龙武尝到了当“股民”的甜头。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助力特色产业不断发展。五年来,巴中新建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45个,产业园区30个。

“互联网+”创品牌增效益

创品牌增效益,“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去年5月,巴中市巴食巴适电子商务营运中心正式上线运行。巴中特色农产品开启“线下体验、线上营销”模式,抱团尝试“互联网+”。“我们并非只是将巴中的特色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是要编织一张巨大的生产、流通、销售网络。”巴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估算,借力“互联网+”,巴中多数成规模农产品企业可实现利润增收四五十万元。“仅去年‘双十一\’期间,全天线上销售2.5万笔,成交额280万元。”某电商网站巴中馆负责人鲜波介绍,该馆销售的巴中特色农产品“触网”不足一年,已实现销售额4000万元。

曾几何时,巴中土特产量大质优却因交通不畅、信息闭塞,“藏在深山人未识”。这一尴尬正被化解。巴中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互联网+特色农业”正在巴中遍地开花,助力农户、产品与消费者的紧密对接。

新闻推荐

用活增减挂钩 提速老区脱贫攻坚

——巴中巧用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观察(一)脱贫奔康,时代大考。位于秦巴山片区核心区域的老区巴中,如何应答?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成为巴中脱贫攻坚的重要推动力。不久前,成都高新区以每公顷442.5万元的...

通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