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江:有机产业激活后发优势

四川经济日报 2015-08-17 00:41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何菊 张萍 实习记者 彭艳玲

在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贫困地区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老路已不可行。

如何打破传统?近年来,巴中市通江县按照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跳出传统工业化发展思维,充分挖掘县域后发优势——绿色资源优势,以生产有机产品、发展有机产业为抓手,强力推进“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建设,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速跨越中,走出了一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一条路子

变山区“劣势”为“优势”

通江地处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山脉贯穿境内,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

通江森林覆盖率达62.5%,气候温润,空气、土壤质量优越,水资源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通江拥有天然的农业发展基础。

但“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地形以及闭塞的交通,却让通江农业仍处于粗放落后状态。

山区的“劣势”能否变为“优势”?丰厚的自然恩赐如何转变为资源优势?

“发展有机产业是通江破题之策。”通江县委书记赵万先坦言,贫困地区由于“欠发展”,反而幸运地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主导的今天,其发展绿色有机产业的优势就凸显出来。

“现在做有机产业,等于抓住了先机,顺应了大势,抢占了商机。”通江抢抓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和实施“400亿”产业工程的契机,着力促进全县生态资源向发展资本转化,发展有机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了在绿色经济领域的率先突破,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了前面。

2014年底,通江县成功获准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成为全省第六个、巴中市首个获准创建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示范区的获准创建,使群众从有机农业和特色产业中受益,地方经济也从生态有机产业中焕发新的发展生机,“穷乡僻壤”的通江成功转身为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

一个目标

发力“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

“从2011年起,我县就把有机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主导产业。”赵万先告诉记者,虽然有机产业是当前的“朝阳产业”,但各地区资源特色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照搬其他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的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

既然不能“依葫芦画瓢”,那通江怎样才能走出具有通江特色的有机产业发展之路?

相关专家认为,通江要以“环境立县、有机产业兴县、生态经济强县”的特色来开拓创新,既要做强做大有机产业,又要兼顾环境保护,只有实现山区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把生态县转变为经济强县。

“规划是一切行动的先导。”通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军介绍说,为全力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打造有机产业强县,通江首先从政策支持入手,率先科学编制《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发展战略的意见》《有机产品扶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并修订完善了《通江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

记者翻开省农科院为通江量身定制的《规划》看到,从基地建设到生产加工,到产品检测到品牌营销等,《规划》都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设计,一条通江未来有机产业发展的清晰路径“跃然眼前”。

根据《规划》,从2015年到2025年,通江计划实现有机产品认证数量50个,综合产值达到162亿元,在县域境内基本形成北部高山特色有机产业区和南部有机种养循环区的格局;未来10年,将打造粮油、蔬菜、特色林果、中药材、畜禽、水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八大类有机产业。

为让蓝图变为现实,通江决策者从有限财力中挤出资金推进有机产业整体发展。近两年来,累计投入有机产业发展资金达21亿元。

大发展中,通江有机食品产品数量已占巴中全市的46.2%,大多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并成为市场热销产品。

今年2月4日,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杜相革教授深入调研通江有机产品、产业发展后,倍加称赞,并挥毫题字:“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

“国”字号有机食品认证示范县的建设,如一缕春风,让通江这片沉睡的土地焕发出盎然生机,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有机产业强县、经济强县的目标挺进。

一张名片

有机产业成致富“绿金”

“我们养殖的猪,一般销往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在市场上售价能达到80元左右一斤。”通江县巴山生态牧业公司养殖总监刘寰告诉记者,“青峪猪”采取360天以上全生态放牧模式,吃的全是有机食物,是货真价实的有机猪。

“生态畜牧是通江的优势产业,现有青峪猪、空山黄牛、山地梅花鸡等优良地方品种。”通江县农业局局长刘鸿贤介绍,仅去年,全县肉类总产量就达7.9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30.12亿元。“十三五”期间,通江还将建立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打造规模养殖场1000个,道东规模养殖户10000户,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0亿元。

生态畜牧业的强势发展只是通江县有机农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围绕“4+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江县积极促进“通江银耳”、“罗村茶”、“青峪猪”等特色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极大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该县共有10家企业18个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共获准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7个,绿色食品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全县83.238万亩耕地被整体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大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以有机食用菌、有机茶叶、生态中药材、有机水果、有机养殖等核心的区域有机农业产业体系。全县食用菌年产值20亿元,茶叶年产值9亿元,生态水产年产值4.5亿元,空山马铃薯产值6亿元,空山黄牛、青峪猪、巴山土鸡等畜产品产值28.2亿元......

从“种地只为吃饭,养猪只为过年,养鸡只为称盐”的传统农业县,到“山顶茶飘香,山腰花果香,山下六畜旺,山脚鱼满塘”的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区,有机产业已然成为了通江的一张烫金名片。

“实践证明贫困地区走绿色发展道路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王军告诉记者,未来,通江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深抓有机产业,走绿色崛起之路!

新闻推荐

“互联网+慈善”网购献爱心工商银行融e购商城举行爱心义卖捐助仪式

(记者毛春燕彭燕玲文/图)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互联网金融体验中心举行了一场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的捐助仪式。不同于往常,此次爱心捐助充分整合“互联网+”元素,捐助资金全部来自工商银行融e购商...

通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