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女人的王国:深山护林18年

华西都市报 2015-08-04 17:22 大字

夕阳下仰望山林,景祥俊露出灿烂的笑容,张志才在远处默默的看着妻子。

18年来,景祥俊和丈夫在这片山林一共种下64万株松树,在她看来,每株树都如同她的孩子一样。

景祥俊和丈夫巡山归来已是深夜,依靠电筒的光亮,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这条回家的路他们走了18年。

在简陋的厨房里,景祥俊用最原始的鼎罐煮饭,柴火在火塘里燃烧,浓烟熏得人睁不开眼,但鼎罐里煮出的锅巴饭格外香。

每天丈夫都会在火塘灰里烤个火烧馍,这是夫妻俩巡山时吃的干粮。火烧馍又干又硬,牙齿不好吃起来很费劲。

1997年,22岁的景祥俊风华正茂。这张旧照片是她刚来林场不久拍的。

1999年元旦,景祥俊和张志才在泥地坪附近山头下拍下这张结婚照。

由于交通不方便,两口子几乎不下山,为张志才剃头,便成了景祥俊的分内之事。

女儿平日在县城念书,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到山上,陪伴父母。一家三口团聚的日子,也是母女俩最快乐的日子。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往北80公里,米仓山南麓,丛林茂密,树木遮天蔽日,满山老藤怪树。

在这样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女人。18年前,中专毕业的她只身来到这里,与丛林、松鼠、黑熊为伴;18年后,她仍留在这里,生活依然单调贫乏,唯一不同的是身边多了一个老公和女儿。

在深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叫景祥俊,是一位普通护林员。

22岁的选择:上山守林

1997年3月,中专毕业的景祥俊,从城里来到一个叫泥地坪的地方,在一栋职工宿舍住下,当年同来的还有5人。那一年,22岁的景祥俊风华正茂,如花似玉。

这排房子,建于上世纪50年代。火烧的土砖,搭建成8间平房。因为缺少光照,房间里始终弥漫着一股霉味。当年,没有通电、通水,也没有手机信号,七八个年轻人聚在一起聊天唱歌,打发漫漫长夜。

不过,有说有笑的日子并不长,同事陆续转行,全部离开了大山,只剩下景祥俊孤单的身影。

对于22岁的少女来说,山那头的世界花花绿绿,充满诱惑。山这头,唯有空旷山谷里村民说话的回音和寂寞深夜里远处飘来的动物嚎叫声。

命运的选择:一留18年

“是否要离开这里?”命运似乎帮她做了选择。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拉住了她,让她在这里一呆就是18年。

1997年夏天,景祥俊在山间巡护时,镰刀不慎砍中一个毒蜂窝。密密麻麻的毒蜂像发了疯似地朝她飞来,毒针蜇得她大声呼救。而此时,诺水河镇铁坪村2组村民张志才正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挖草药,听到呼救,他跑来发现肿得像个皮球的景祥俊躺在草堆里,痛苦不堪。

张志才背起景祥俊,沿着山路,踉踉跄跄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她送到林场的医疗点。景祥俊终于捡回一条命。

这之后,两人越走越近。1999年元旦,泥地坪宿舍门前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新娘是年轻貌美的城里姑娘景祥俊,新郎是当地农民张志才。从此,两人定居深山中。

2003年,女儿张馨月诞生,给这个清贫的家庭带来不少欢乐。如今,张馨月出落得亭亭玉立,平日里在县城读书的她每晚都会与父母通电话。每逢寒暑假,她就会回到山上,跟父母一起生活。

18年过去,那栋破旧的职工宿舍仍然挺立,云雾中宛若一片孤舟;

18年过去,宿舍斑驳墙壁已经脱落,好在已经通水通电,站在门前空地上偶尔还能搜索到手机信号;

18年过去,家门前种上了一人高的玉米,屋檐下挂着养殖的蜂筒,70多只山羊吃饱了会自觉回家;

18年过去,景祥俊年轻的脸庞留下了岁月痕迹,白嫩的皮肤也晒得黝黑,城里姑娘的浮华和娇气早已褪去;

18年过去,生活还是清贫,但起码有了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是两人的感情和对大山的坚守。

华西都市报记者 谭曦 苟明 肖茹丹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夫妻小学”老师廖占富获评“全国师德楷模”

廖占富在给孩子们上课(资料图)。华西城市读本(川东北)报道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通江县“夫妻小学”教师廖占富再获殊荣。9月7日,教师节前夕,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与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庆祝教...

通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