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带领26名残疾孩子“剪”出未来

四川日报 2013-03-11 17:12 大字

□苟忠 本报记者 尹勇

3月1日,在通江县西门桥头的残疾人专业理发店里,店主邓美站在假头套前做吹剪示范,几个聋哑孩子仔细观察她的动作。“左手握梳,右手侧剪。”配合着口型,邓美给孩子们演练着。

39岁的邓美,在孩子眼中是“邓老师”、“邓妈妈”。历经左眼摘除手术、丈夫去世、生意受阻等磨难的她,2007年以来已教会26名残疾孩子理发、按摩等技艺,让这些孩子走出一条自尊自强道路。“客人来理发,通常我先询问客人剪什么样式,然后再用手语转告给孩子们。”邓美说。

邓美店里12位员工中,6名是聋哑残疾人,2名是肢体残疾人。店里的小黑板,是当交流困难时用来写字交流的。

2007年,邓美的第一家店开业时,就让2名残疾孩子来学艺。如今,她已免费培训26名残疾孩子,其中17人已自主创业。为了交流方便,她还独创了“理发手语”。

来自春在乡的聋哑孩子张倩(化名),性格内向且与父母不和。一次,客人想理平头,她却给人家剃了个光头,邓美只得向客人道歉赔偿。事后,邓美没有责怪孩子,把自己的曲折经历“告诉”她,还带她住到自己家。张倩也把邓美认作了“邓妈”。如今,张倩每月能挣到2500元,邓妈牵线,她还交了男朋友。

随着叫“邓妈”的“孩子”越来越多,她的店已容纳不下那么多残疾孩子。2011年,她决定筹钱开一家分店。她弟弟邓伟和弟媳原本想入股,邓美却只同意他们到店里打工。在邓美的开导下,弟媳终于被感动:“姐她理的不是发,是孩子的心啊。”

几年下来,她将吹剪烫理染、美容、新娘妆、全身按摩等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逐个把关后再准“出师”。现在,孩子们都逐渐长大了,邓美又操心起孩子们的婚姻大事。说起梦想,邓美想租一个大一点的铺面,办一个30人左右的培训班。“如果能申请到项目支持或无息贷款,我就能帮更多的残疾孩子。”邓美说。

新闻推荐

大巴山下有座“地下岩溶博物馆”

□苟忠本报记者吴晓铃与陕西交界的通江县诺水河镇,连绵的大巴山下掩藏着128个宛如地下迷宫的溶洞。多年来,因为山高路远,“诺水洞天”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去年7月,通江把“诺水洞天游”进行全面多层...

通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