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瓶颈,从整合“三根水管”开始
“过去吃水,要走1个多小时山路才能背回一桶水,后来家里打了水井,但水质没保障。”谢义德说。,破瓶颈,从整合“三根水管”开始。
平昌县属于深度丘陵地带,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加之辖区内有15个乡镇为高山区,很大一部分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难题。近年来,该县通过修建分散供水、小型供水工程等多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群众饮用水问题,但水质水量、服务管理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为全面提升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质量,平昌县决定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修建3座骨干供水工程,对骨干供水工程不能覆盖的区域,实施安全饮水补短工程,充分整合集中供水、农村“小集中”供水和院户打井建池分散供水“三根水管”,形成“县骨干供水为主,村级集中供水为辅,分散供水为补”的饮水安全供给网络。
为解决修建大型集中供水工程资金问题,该县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项目建设,建设资金由企业自主筹集,项目建成后由企业自主经营,市场化运作,群众可自主选择供水方式,自愿缴费。项目业主平昌县泓源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波介绍,目前已筹集社会资金6亿元,全面启动元山、镇龙、凤凰三大骨干供水工程建设,建设主管网320公里、支管网1800余公里,预计国庆节前能全面竣工。
“无中生有”做强新兴工业
8月1日,巴州工业园内,国网巴州区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顶着烈日,为四川省思广益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力设备做最后的调试。
今年以来,对于省级及以上园区内大容量企业客户,国网巴州区供电公司实行“一企一策”,降低客户用电成本,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市场化售电、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代办服务。
近年来,巴州区实施新兴工业首位发展战略,把机械电子制造产业等作为工业突围主攻方向,加快新兴工业从无到有、从下至上成链集群发展。目前,该区已引进思广益、卓创科技等多个机械电子领域的工业项目。
巴中市还围绕绿水青山做文章,大力发展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型工业”,突破发展旅游、康养、商贸物流、文化创意“四大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定位,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为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巴中市、县(区)领导深入一线,分产业进行专题督导、现场推进,逐项破解水电路等设施配套、技术人才、科技支撑、融资贷款等难题。同时,每年召开“六大突破”现场会,组织各部门一把手组成“考评组”,现场验靶打分。今年以来,全市实施特色优势产业项目168个,完成投资118.1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7.34%。
建设村(社区)人才“蓄水池”
长期以来,巴中城乡发展面临人才瓶颈。以南江县为例,2017年村(社区)“两委”干部换届前,农村干部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年龄大、文化水平低、不会用电脑、不会写公文材料等现象普遍存在。
为解决村(社区)干部人才队伍思想僵化、年龄老化、能力退化问题,2016年起,南江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依托该县小河职中开办巴中村政学院,举办村级后备干部人才专修班。从农林渔牧等行业部门遴选外聘教师50余人从事政策理论培训,又从优秀乡村干部、企事业管理者中遴选30余人担任“本土专家”。截至目前,巴中村政学院共举办培训班41个,培训村级后备干部人才7500余人次,储备乡土人才6000多名。
巴中还将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全市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人选和党员发展对象,优秀农民工可通过考试成为乡镇机关公务员。
新闻推荐
平昌县家庭与生活报讯7月4日至5日,平昌县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技术评估。考核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听取汇...
平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