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夯实内涵独特导向鲜明的人文基础 ——巴中市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兴盛

巴中日报 2018-01-02 11:54 大字

巴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现场

学生参观平昌石刻标语

巴州区枇杷村村小

毛浴古镇

第十一届黄河流域九省(区)“大河上下”艺术摄影展

本报记者 李秀东/文 罗曼祯/图

文化是区域发展的软实力。巴中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一代代巴中人不懈奋斗的梦想。回望发展历程,勤劳智慧的巴中人民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孕育了“忠勇信义”的巴人文化和“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激励着新时期巴中人民不畏艰难、破浪前行。建地设市以来,历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和“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推动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解决温饱步入加快振兴发展、同步全面小康。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衡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贫困发生率等主要指标正逐步逼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巴中人民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向全面小康迈进。——罗增斌

市委书记罗增斌在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夯实内涵独特、导向鲜明的人文基础。他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巴中人民的文化自信,用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鼓舞人,用内涵丰富的先进文化感召人,为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凝聚正能量。

关键词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著名经济学家英格尔斯说,贫困不仅仅是一堆统计数字,而且是一种精神状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巴中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成为巴中跨越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推动力量!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全市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突出以公民道德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新风美德教育和家教家风培树活动,让新风良俗蔚然成风。

市教育局局长张夕谦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学生成长全过程和国民教育全过程,以增强教育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巴中全市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到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通过建立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搭建育人平台。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中小学德育课程,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区、进农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关键词不断涵育巴中优秀文化

巴中的优秀文化是什么?从巴文化到红军文化都是巴中的优秀文化。市委四届五次全会要求,发挥巴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厚重生动的独特优势,突出以传承保护、涵育发掘、提升应用为重点,努力打造最具影响力、震撼力的文化成果。依托巴文化研究院、大巴山干部学院,借势借力高端文化研发平台,包装推出一批巴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精品力作,加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办好巴人文化艺术节,让优秀巴中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过去在这样做,现在在这样做,将来会做得更加尽善尽美。

据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市委“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加快绿色崛起,奋力后发赶超,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决策部署,巴中市将继续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放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陈出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以“文化强市”为目标,强化文化作为。立足红色文化、巴文化、名人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提炼丰富巴中文化名片,推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政策,落实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力争加快建成秦巴文化活动中心、巴中历史博物馆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推动红军石刻标语群保护和革命遗址遗迹旧址保护,打造红色经典线路,努力将巴中建设成为全省、全国党员党性教育示范基地。充分挖掘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积极推动米仓道申遗、巴中石窟和得汉城、小宁城、平梁城等著名历史遗迹保护。充分依托晏阳初、张思训等巴中名人,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推广城市文化LOGO,建设城市文化地标,打造城市文化长廊,推动巴中建设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以“群众需求”为指向,丰富文化供给。推动实施文化“四大工程”(巴文化名家精英工程、文化繁荣精品工程、巴人巴风巴俗荟萃工程、文化名片创建工程),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支持翻山铰子、四川清音等特色文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推进川剧繁荣发展,进一步巩固巴中市戏剧曲艺创作全省第一方阵地位。力争打造1-2个国家级或省级重大文化节事品牌,唱响巴中文化声音,扩大巴中文化影响。按照全国、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精神,强化市级文化综合执法职能,铁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关键词积极繁荣文化事业

经济落后,文化发展不一定落后。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文化品牌工程、文艺精品工程、文化名家培育工程,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事业发展机制。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以文化演艺场所、体育中心、文博图为代表的文化阵地,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要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支持文化创意平台、传统民居村落、农耕文化留存基地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不断繁荣发展。

近年来,巴中市主动作为,创新创造,全市文化建设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民生切实改善。建成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219个,并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建成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192个、贫困村文化室404个、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5个、应急广播平台3个、乡镇固定电影放映点88个、农村公共服务网点130个、农家(社区)书屋2651个,配置广播电视“户户通”25万套,建成地面数字电视市级播控平台,市、县(区)、乡镇光纤传输互联互通。年均送文化下乡300余场次,免费放映公益电影3万余场次;组建群众文化队伍267支,年均开展群众文化辅导活动1500余场次,打造了“秦巴大讲堂”“秦巴舞韵”等公共文化品牌近20个。巴中市被授予“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巴州区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平昌县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产业提质增量,发展动能有效提升。积极构建“一城三带两集群”的文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4+3”文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一核六园”文化产业园区、“一区县一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一街一品”文化专业街区建设,南龛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平昌佛头山文化产业园基本建成;巴州区草坝街、南江县集州古街等文化专业街区逐步形成;网咖、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落地发展。光雾山红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茶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撬动经济增长,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加速提升,产业增加值增速、占GDP的比重均位居各市(州)前列。

——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四川清音《中华医药》、廉政川剧《挂印知县》、四川扬琴《雪梅,雪梅》《心如莲》等多部文艺作品获得群星奖、牡丹奖等国家、省级大奖;四川扬琴《望红台·守望》获文化部嘉奖;四川清音《竹颂》获省政府通报表彰。2016年、2017年成功举办第四届、第五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全面展示巴中巴文化研究成果,与川东北各市签订《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共享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建立了区域巴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机制,有效凝聚了泛巴区域文化发展合力。巴中市川剧受文化部指派赴澳大利亚成功巡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巴中剪纸”出访韩国交流,巴中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新闻推荐

平昌 健康扶贫政策成效初显

□杨德祥本报记者丁明海蒋永飞近日,西南商报记者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获悉,该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9191人,其中因病致贫返贫85807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6.4%。在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中...

平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