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葡萄情结

西南商报 2017-05-31 00:00 大字

岳晓(四川平昌)

母亲离世七载有余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尤其是小时候,关于葡萄的那些事儿,而今仍然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

那几年,集体生产,父亲没什么手艺,母亲又体弱多病,再加之弟兄姊妹多,家庭经济捉襟见肘。家中地坝边的那些柑子树、葡萄树、李子树、杏子树等通人性似的,不负众望,居然成了我们家经济创收的主要来源。记得那一年,不知咋的,葡萄树挂果不景气。有几次,母亲指着葡萄树架在我们几姊妹面前念叨,咋个今年结这么点葡萄,咋个今年就结这么点点葡萄呢,往年可以赶几场,今年怕一场就卖完啰。我们几姊妹算是把话听进去了。葡萄成熟的时候,谁都没有私自爬上葡萄架摘串尝尝。我们知道,家中七姊妹,开销大,父母时常为这眉头紧锁,这几株葡萄树可是我们家的希望呀!称盐打油衣服换季都靠着这些树宝贝呢。尽管如此,时值成熟季,母亲还是摘了几串让我们几姊妹尝尝鲜、解解馋。说实在话,看着亮晶晶的葡萄摆在面前,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大姐大哥二哥他们尝了几颗,忍嘴待弟妹,让我们几个小点的尽情享用。

赶场的头天下午,母亲就开始张罗摘葡萄的事情了,她说今年葡萄挂果数量太少,怕我们几姊妹摘不好,不要我们参与。首先母亲将成熟的葡萄用剪刀一串一串地剪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到精致的篾制背篼里,一层一层有序地排列着,生怕受力不均压伤了葡萄串。当场那天,母亲带着我去赶场,众多姊妹唯独带我,这也算是一种无形的奖赏吧,我高兴得一路连蹦带跳,时而跑到母亲前面,时而又落在母亲后面,还不停地大声高喊,赶场啰,赶场啰,在坡上锄地的大哥打趣我,耶耶,老幺,你好瓜哟,硬没有赶过场吗,那么兴奋!

到集市了,母亲还没有放下背篼,便有人来买葡萄了,以往那些卖葡萄的主恐怕葡萄也减产了吧,街上赶集的人很多,卖葡萄的却没有几家。不几分钟,我们周围围了很多人买葡萄,买葡萄的挨挨挤挤,选的选,装的装,给的给钱,问的问价,搞得母亲大有招架不住之势。“景春,眼睛放精明点,看到起哈。”我“哦哦”地答应着。正说话间,我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一走拢就拿了两串葡萄,没有给母亲付钱就走了。我马上吼了起来:“妈,那个人没有给钱!那个人没有给钱啦!”母亲旋即停住,“哪个?”母亲飞一般地跑过去,一把拽住他,说:“你娃儿把钱给我!”那位小男孩就是不给,硬说钱是给了的。有几个在场买葡萄的人都证明他没有给钱,说他赖账。但他在事实面前死活还是不肯认账。母亲说:“哎,既然你说给了的,那就算了吧,不过两串葡萄是小事。但我要告诉你,今后买东西,记住一定要给钱,这是天经地义的。骗别人的东西,只管得到一时,管不到一世,靠自己劳动得来的才最可靠,最光荣!”

母亲那番掷地有声的话,不知对那个小男孩起到教育作用没有,可我却一直铭记在脑海里,这也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一直记住并付诸实践: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创造价值,去获取人生的幸福。

新闻推荐

《五年奋进看巴中》之交通建设篇“五彩巴中”筑起脱贫奔康幸福路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何菊张萍编者按: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地处川东的巴中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同步小康为目标,俯首砥砺、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经济发展...

平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葡萄情结